[发明专利]电源供应装置及其过电压保护单元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854.1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0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农哲;许志琬;陈开富;邱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0 | 分类号: | H02M3/10;H02M3/155;H02M3/157;H02M1/32;H02H7/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供应 装置 及其 过电压 保护 单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过电压保护单元及其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应用在 电源供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单元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设计上,为了避免电子产品因不正确的电源的 输入而导致电子产品的损坏,常设计过电压保护(Over Voltage Protection) 单元以保护电子产品。
例如图1所示为已知一种负载的过电压保护电路架构图。图1可分为过 电压保护单元10、转换单元20、中央处理单元30(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CPU)与电源供应单元40四大部分。其中过电压保护单元10包含了数字 模拟转换器101与比较器102。转换单元20包含了脉宽调变控制器(Pulse Width Modulation Controller)103、驱动器104与降压电路50。降压电路 50又包含上功率晶体管105、下功率晶体管106、电感107与电容108。电源 供应单元40用以提供系统电能VCC与待机电能VSB。当电源供应单元40被 禁能时,保持提供待机电能VSB,但停止供应系统电能VCC。
一般中央处理单元30的操作电压约1.4V~1.2V,电源供应单元40所提 供的系统电能VCC约12V。因此则必须通过转换单元20将系统电能VCC降压 成核心电能VCORE(约1.2V)以提供给中央处理单元30。转换单元20就是已 知技术中的降压式电源转换电路(Buck Converter),在此则不予赘述。值得 注意的是,一旦降压电路50的上功率晶体管105突然故障导致上功率晶体管 105短路,则会使系统电能VCC(约12V)直接输出到电感107再输出至电容108 与中央处理单元30。由于电容108的耐压为4V以下,因此若上功率晶体管 105发生短路,不仅电容108会发生电容爆浆,也会导致中央处理单元30损 坏。
承上述,为了达到过电压保护的目的,则将核心电能VCORE回授给过电 压保护单元10的比较器102。另外,数字模拟转换器101将中央处理单元30 所提供数字讯号VID转换成模拟讯号;此模拟讯号经过动作点电压的调整而 产生参考电压VREF(例如为2V)并且输入至比较器102的另一输入端。比较器 102则用以比较参考电压VREF与核心电能VCORE。当上功率晶体管105发生 短路使核心电能VCORE高于参考电压VREF(2V)时,比较器102则通过脉宽调 变控制器103与驱动器104强迫使下功率晶体管106导通。当下功率晶体管 106导通时,则可降低核心电能VCORE的电压,避免高压直接输入至电容108 与中央处理单元30造成损坏。
然而上述作法却会导致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核心电能VCORE高于参 考电压VREF(亦即上功率晶体管105发生短路)时,传统过电压保护单元10 会强迫使下功率晶体管106导通,导致系统电能VCC与接地GND之间形成短 路。因此,晶体管105与106所形成的导电路径会拉低系统电能VCC的电压。 当系统电能VCC的电压低于脉宽调变控制器103与驱动器104的操作电压时, 会使脉宽调变控制器103与驱动器104无法正常工作,进而无法使下功率晶 体管106保持导通。下功率晶体管106回到不导通状态造成核心电能VCORE 的电压又再度上升。一旦核心电能VCORE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下功率 晶体管106又回到导通状态,使核心电能VCORE再次下降。如此周而复始的 产生震荡电压,对电容108与中央处理单元30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