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851.8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1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玠民;田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4/00 | 分类号: | H04W84/00;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立 适应性 移动 组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进而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背景技术
习知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网络技术是由业者架设固定的基站(base station),此基站再以其通信的范围形成一个蜂窝(cell)。蜂窝中的移动装置都必须透过此基站做通信。
习知的移动网状点对点网络(mobile mesh ad-hoc networking,MMAN),例如在Nokia的美国专利公告第6,879,574号中揭露,移动节点(mobile node)若提出连线需求,必须经由非干线节点(non-trunk node)到干线节点(trunk node),再透过存取网域(access domain)到骨干网域(backbone domain),以形成移动网状点对点网络。另外,在移动网状点对点网络中必须存在固定的公用设备(infrastructure),只有移动节点具有移动性,以形成移动网状点对点网络。因此,习知的移动网状点对点网络具有下列缺点:(1)数据传输较没有效率;(2)存在固定的公用设备,不具移动性,对于服务的需求较没有弹性。
因此,本发明的范畴在于提供一种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进而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范畴在于提供一种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其以移动通信装置基于网络服务性质,自行侦测网络节点,并依适应性的蜂窝加以建立新的移动群组网络。
根据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判断移动通信装置所需的网络服务性质;(b)根据网络服务性质,决定移动通信装置所需的通信参数;(c)根据通信参数,由移动通信装置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中选出一无线通信装置,作为标头装置;(d)由标头装置从剩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选出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多个代理装置;以及(e)由此些代理装置从剩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选出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多个标准装置,进而建立一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
本发明的另一范畴在于提供一种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其是利用伺服器依定位数据和初始数据先行设立一参考模型,然后移动通信装置根据该参考模型来快速建立新的移动群组网络。
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一移动通信装置将一预定的目的地位置、一欲进行的服务需求及一授权数据传送至一伺服器,该伺服器储存关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信息;(b)由该伺服器定义一参考模型的一评估范围;(c)该伺服器判断该欲进行的服务需求与该授权数据是否相符;(d)如果步骤(c)的判断结果为是,该伺服器根据该等无线通信装置之信息及该移动通信装置所需的至少一通信参数从该等无线通信装置中选出至少一无线通信装置,作为推荐的标头装置;(e)该伺服器根据该预定的目的地位置、该欲进行的服务需求及该评估范围,建立该参考模型;(f)该伺服器将该参考模型以及该些推荐的标头装置信息传送给该移动通信装置;(g)根据该参考模型以及该些推荐的标头装置,该移动通信装置决定一标头装置;以及(h)由该标头装置建立一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1)对于传输数据更有效率的网络架构;(2)对于服务的需求更有弹性;(3)较佳的移动管理;(4)更具适应性的蜂窝;以及(5)较佳的网络系统负载。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的移动群组网络的示意图。
图2A绘示移动群组网络的蜂窝系统。
图2B绘示移动群组网络的蜂窝系统。
图3绘示移动通信装置利用移动群组网络的蜂窝系统和远端的装置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5绘示移动通信装置进行移动而建立的移动群组网络。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7绘示移动通信装置进行移动而建立的移动群组网络。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3、4、5、6:移动群组网络
10、H:标头装置 12、A:代理装置
14、N:标准装置 16、B、C、D:移动通信装置
F:目的地 E:起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感应加热箱
- 下一篇:一种分配上行信道资源的方法和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