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外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729.0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田村隆明;吉田健二;菅原大誉;田岛祥人;国定光男;坂东史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外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单元壳体内由间隔板进行纵间隔而分割成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热交换室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机械室收容压缩机和配电盒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有的把单元壳体内由间隔板进行纵间隔而分割成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热交换室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机械室收容压缩机和配电盒。
一般这种配电盒把室外单元的前面板卸下来进行维修保养作业。因此,例如当把配电盒设定成向机械室的宽度方向大致笔直延伸的板部件时,只要在该板部件的前面配置配电品,就容易从前面侧对配电品进行各种作业,但配电盒的最大宽度即前面投影面积变大,使室外单元整体大型化。
现有为了减少配电盒的前面投影面积,有的把配电盒的一端侧向前面侧弯曲而设定成从上面看是L字状,在各平板部的前面侧分别配置配电基板,或在宽度窄的配电盒上配置配电品的一部分而把其余的配电品配置在间隔板上并配置在配电盒后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6925号公报
但现有的结构由于作业者不能从室外单元的前面侧直接对配置在配电盒后方空间的配电品进行作业,所以需要有把前面侧的零件卸下来的作业等。即使是把配电盒的一端侧向前面侧弯曲而设定成从上面看是L字状的,为了装卸配置在该弯曲部分的配电品,作业者也需要把螺钉向该弯曲部分拧紧或把螺钉松缓的作业等,因此,有难于操作的情况。
现有是向机械室内通外部大气来冷却配电盒内的配电品,但如上述那样把配电盒配置在机械室的前面侧,则有时难于把机械室内的冷却风顺利地向热交换室内排出,有冷却风的流动变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单元,能谋求兼顾减少配电盒的前面投影面积和向机械室内流动充分的冷却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室外单元把单元壳体内由间隔板纵间隔,热交换室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机械室收容压缩机和配电盒,其中,所述配电盒具备配置在所述机械室的前面侧且向该机械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配电单元支承板,该配电单元支承板包括:从所述机械室的外侧面近旁沿该机械室的前面向热交换室侧延伸的板部和从该板部向所述热交换室的前面侧倾斜延伸而到所述间隔板的倾斜板部,在所述板部的前面配置第一配电单元,且在所述倾斜板部的前面配置第二配电单元,所述间隔板在所述倾斜板部的背面侧设置大致沿该倾斜板部的间隔板倾斜部,在由该间隔板倾斜部与所述倾斜板部包围的盲孔状空间配置把所述第二配电单元的热放出的散热器,在所述间隔板倾斜部设置通风孔,以把在所述板部和所述倾斜板部的背面流动来冷却所述散热器的冷却风能向所述热交换室的所述送风机的负压侧导入。
根据本发明,由于配电单元支承板包括:从机械室的外侧面近旁沿该机械室的前面向热交换室侧延伸的板部和从该板部向热交换室的前面侧倾斜延伸而到间隔板的倾斜板部,在所述板部的前面配置第一配电单元,且在所述倾斜板部的前面配置第二配电单元,因此,与配电单元支承板使用笔直平板的情况相比,能谋求减少配电盒的前面投影面积,而且与适用把配电单元支承板的一端侧向前面侧弯曲而成从上面看是L字状的情况相比,能把第一配电单元和第二配电单元这两者向前面配置,能容易进行它们的维修保养作业。
而且由于间隔板在所述倾斜板部的背面侧设置大致沿该倾斜板部的间隔板倾斜部,在由该间隔板倾斜部与所述倾斜板部包围的盲孔状空间配置把所述第二配电单元的热放出的散热器,在所述间隔板倾斜部设置通风孔,以把沿所述板部和所述倾斜板部的背面流动来冷却所述散热器的冷却风能向所述热交换室的所述送风机的负压侧导入,所以,冷却风能顺利地向热交换室内流动,机械室内能流动充分的冷却风。因此,能兼顾减少配电盒的前面投影面积和向机械室流动充分的冷却风。
上述结构中,所述间隔板最好具有从所述间隔板倾斜部弯曲并向所述机械室的前面侧延伸的间隔板弯曲部,利用该间隔板弯曲部、所述间隔板倾斜部和所述倾斜板部来形成所述盲孔状空间,在所述间隔板弯曲部形成能把冷却所述散热器的冷却风向所述热交换室的所述送风机的负压侧导入的其他通风孔。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从间隔板倾斜部弯曲并向所述机械室的前面侧延伸的间隔板弯曲部也设置了能向热交换室的送风机的负压侧导入的通风孔,所以能更顺畅地把冷却风向热交换室内导入。
上述结构中,最好把所述通风孔朝向所述送风机的背面侧开口。根据该结构,由于通风孔开口在送风机负压强的区域即送风机的背面侧,所以能使冷却散热器的冷却风更顺畅地在热交换室内流动。这时,通过把所述间隔板向所述热交换室侧切开鼓起而形成所述通风孔则能简易地设置通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