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513.4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伸一;芳贺友美;长浜勉;渡边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11 | 分类号: | G02B1/11;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眩光 及其 制造 方法 偏光 以及 显示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于2007年7月1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7-182439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光膜、该防眩光膜的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具体而言,其涉及用于多种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EL)显示器、背投显示器、通过使用激光作为光源的背投显示器(激光TV)以及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的显示表面的防眩光膜。
背景技术
关于多种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CRT显示器,为了避免由于外部光(例如,荧光灯)在表面上的反射造成可见性的严重损害,先前已经采用了(1)通过在显示装置的表面设置光学多层膜或低折射率薄膜用于减小反射率的技术以及(2)通过设置具有细微凹凸的表面的防眩光膜,用于漫反射外部光以模糊反射图像的技术。
参照图7,将对(1)和(2)项中所述技术的后者进行描述。防眩光膜101包括基材111和设置在基材111上的防眩光层112。防眩光层112包含细微颗粒113,该细微颗粒从防眩光层112的表 面突起,从而,在表面上形成细微凹凸的形状。通过在基材111上涂覆包含细微颗粒113(例如,硅石填料和有机填料)的涂料并固化该涂料从而形成防眩光膜101。关于具有上述构造的防眩光膜,在防眩光层112上入射的光被从防眩光层112突起的细微颗粒113漫射,从而,减少了由于表面反射所导致的反射。
然而,如果使用光学多层膜,生产成本增加,而且,防眩光特性不令人满意。即使使用低折射率薄膜且制造成本减少,仍然存在问题,即因为反射率相对较高而导致反射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关于用于通过混合硅石填料或有机填料在表面上形成细微的凹凸以及通过漫反射来模糊反射图像的技术,由于由单独颗粒形成的突起的形状陡峭,所以获得了防眩光特性,但白浊感强烈。具体而言,在外部光强烈的情况下,存在对比度降低且可见性劣化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期望一种降低白浊感(即,对比度较高)同时保证防眩光特性的表面处理方法。为此,到目前为止已经对一些技术进行了研究。
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16413号公开了一种通过在防眩光层的最外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其以这种方式形成,即,允许在防眩光层中存在至少由五个细微颗粒形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多个聚集部,并且,防止该多个聚集部发生积聚)而制成的防眩光层压板,从而实现良好的防眩光特性、对比度的改善、透射清晰度的提高、文字模糊的降低等等。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54838号公开了一种防眩光膜,其通过控制混浊度、光泽度以及表面粗糙度,使在观看显示表面上的图像的情况下没有眩光感,并促进实现文字等的显示图像的良好的分辨率以及清晰的对比度的状态。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206317号公开了一种防眩光膜(其允许以所期望的尺寸和凹凸的频率对表面凹凸形状进行精细的控制并且具有周期性的凹凸形状)、偏光膜、显示装置以及该防眩光膜的制造方法。
为了改善防眩光膜的白浊感的目的,如图8所示,设想降低防眩光层112中细微颗粒113的含量从而增大表面细微凹凸结构的周期。
发明内容
然而,防眩光特性和白浊感的降低这两个特性为互为消长的关系。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彼此相容的这些特性的防眩光膜是困难的。
例如,如果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16413号中,由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聚集部形成凹凸形状,则在表面上形成陡峭的突起。结果,表面散射增加而白浊感增强。
此外,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54838号中,仅仅通过控制混浊度、光泽度以及表面粗糙度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防眩光特性和对比度。
虽然,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206317号中通过设置周期性凹凸形状可获得适合的防眩光特性,但却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对比度。此外,由于周期性形状可产生波纹。
如果如图8所示通过增大表面的细微凹凸结构的周期来限制防眩光特性,则如图9所示在从表面突起的细微颗粒113之间得到平坦部,从而降低了防眩光特性。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能使防眩光特性和白浊感的降低彼此相容的防眩光膜、该防眩光膜的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
- 下一篇:投影机及辉度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