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气歧管毛坯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070.9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3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彭世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61/14;F02M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泰;朱成蓉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歧管 毛坯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配件,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多种灵活及替代燃料的进气歧管毛坯设计。
背景技术
石油能源危机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重大问题点之一,而汽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也是石油制品的一种。现在各国都在积极的研究和使用各种不同的替代燃料,以解决能源危机,我国也做了大量的替代及灵活燃料的研究及实验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作为传统汽油消耗品的汽车用发动机,在经过一些的技术改进后,都可基本适用甲醇,乙醇,天然气等各种燃料作为其替代燃料。而发动机本体的改装大致类似,本体改动主要集中在进气歧管。
通常进气歧管毛坯在设计中只有一个喷油孔座,因此只适用于一种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毛坯,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甲醇,汽油,压缩天然气(CNG)等各种可能应用灵活燃料及替代燃料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融合至一个进气歧管毛坯设计中,在实际使用中,结合不同需要,更改加工方法,就可满足多种需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毛坯,是一体式铸铝件,包括主喷油孔座、副喷油孔座、气道以及法兰,通过不同的加工可以用于使用不同燃料的发动机。
只加工主喷油孔座,安装汽油油轨,用于普通汽油机。
加工主喷油孔座,安装灵活燃料油轨;加工副喷油孔,安装汽油油轨,用于灵活燃料发动机。
加工主喷油孔座,安装汽油油轨;副喷油孔座仅加工出一个小孔,用以安装天然气管接头,导入压缩天然气,用于压缩天然气及汽油发动机。
加工主喷油孔座,安装灵活燃料油轨;加工副喷油孔座,安装汽油油轨;在进气歧管侧面加工一个小孔,安装压缩天然气管接头,导入压缩天然气,用于压缩天然气、灵活燃料及汽油发动机。
本发明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
1、毛坯共用,达到不同燃料的发动机需求不同的进气歧管设计要求;
2、通用程度高,任何双燃料及灵活燃料进气歧管均可使用本设计,降低重复开模投资,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进气歧管毛坯图;
图2:进气歧管毛坯部分图;
图3:用于纯汽油的进气歧管加工状态图;
图4:纯汽油进气歧管及汽油油轨安装状态图;
图5:用于灵活燃料的进气歧管加工状态图;
图6:灵活燃料进气歧管及双油轨的安装状态图;
图7:用于CNG及汽油的进气歧管加工状态图;
图8:CNG及汽油进气歧管的油轨及天然气管接头安装状态图;
图9:用于灵活燃料、CNG及汽油的进气歧管加工状态图;
图10:灵活燃料、CNG及汽油进气歧管的油轨及CNG管接头安装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喷油孔座;2-副喷油孔座;3-汽油油轨;4-灵活燃料油轨;5-CNG管接头;6-侧面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进气歧管毛坯是一体式铸铝件,包括主喷油孔座1、副喷油孔座2、气道以及法兰。
如图3、4所示,通过只加工主喷油孔座1,安装汽油油轨3,可以用于普通汽油机需要的进气歧管。
如图5、6所示,通过加工主喷油孔座1,安装E100及其他类型的甲醇或乙醇等灵活燃料油轨4;而副喷油孔安装汽油油轨3,解决灵活燃料冷启动差的问题,可以用于灵活燃料发动机需要的进气歧管。
如图7、8所示,通过加工主喷油孔座1,安装汽油油轨3,而副喷油孔座2仅加工出一个小孔,用以安装CNG管接头5,导入压缩天然气。原汽油油轨可以在天然气燃料不足时使用。可以用于CNG及汽油发动机需要的进气歧管。
如图9、10所示,通过加工主喷油孔座1,安装甲醇及其他灵活燃料油轨4,而副喷油孔2安装汽油油轨3,在进气歧管侧面加工一小孔6,安装CNG管接头5,导入压缩天然气。根据整车及发动机的需要,灵活使用各种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下一篇:振动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