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2380.9 | 申请日: | 2008-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木状元;阿部健志;奥尚人;本泽养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具有保护乘客不被来自车辆侧面的作用力撞伤的功能。
背景技术
大多数车辆用座椅都不具有如下结构:即,利用座椅的框架来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作用力而不变形的结构,所以在车辆的侧面受到撞击等情况时,这种车辆用座椅自身是无法有效地承受撞击能量。
为了解决该问题,人们就车辆用座椅研究出如下方案:在近似矩形框状的靠背框架的左右侧边框上,设置将该左右两边框连接起来的强度加强部件,通过该强度加强部件来提高位于乘客胸部高度附近的框的强度(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53839号)。
就这种车辆用座椅而言,是将剖面面积较大的强度加强部件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倾斜设置,在与乘客胸部高度位置发生车辆侧面撞击时,其撞击力由靠背框架和强度加强部件来共同承受,并同时可比较有效地将撞击力传递到位于车宽方向中央的中控台部分上。
然而,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感以及防止外力对乘客的颈椎进行冲击,需要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分内置腰垫(lumbersupport)和主动头枕等许多功能性部件;此外,由于需要确保后排座位上乘客的乘坐空间,所以还希望对该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分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进行限制。
而实际上,在采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车辆用座椅时,因剖面面积较大的强度加强部件相对于靠背框架倾斜设置,所以难以将功能性 部件内置到座椅靠背中,同时也难以将座椅靠背做得较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不会大量地占据座椅靠背厚度方向的空间,并且能由座椅靠背部分切实地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作用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1)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可由座椅靠背来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外来作用力,所述车辆用座椅具有安装在靠背框架的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之间的板材,所述板材上形成有多个棱线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凹部或凸部。所述车辆用座椅还具有还具有外侧部件,该外侧部件在所述靠背框架的规定高度处与所述板材相连,并且该外侧部件突出于所述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中的位于靠近车辆外侧的一个侧边框的外侧。
上述车辆用座椅中,因多个凹部或凸部板材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成多个区域。因此,从车身侧面有撞击力作用到座椅靠背上时,由凹部或凸部的棱线部分承受其作用力。此时,如果一部分的棱线部分先于其它部分的棱线出现被压坏或者弯曲,在板材上各棱线之间的相邻接部分,则会产生阻止所述棱线被压坏或弯曲的剪切应力。因此,板材可在其大致整个区域内比较有效地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外来作用力。
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在靠背框架上安装板材,并且该板材在上下方向上被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棱线部分划分成多个区域,可在该板材的大致整个区域内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撞击力,因此,可在满足不缩小座椅靠背厚度方向上空间的同时,就能使座椅靠背部分切实地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撞击力。因此,采用本发明后,对于在座椅靠背中增加功能性部件和使座椅靠背变薄等要求容易得到实现。
另外,由于将外侧部件与板材相连且其突出于靠近车辆外侧的一个侧边框的外侧,所以,当车身侧面受到撞击力作用时,能够在撞击力作用的初期,将该撞击力传递到与靠背框架连接的板材上,使撞击 力在最短时间内被吸收。
(2)所述靠背框架呈矩形或近似矩形框状,所述板材可分别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上边框、下边框以及左右的侧边框相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时,因板材的周缘部被靠背框架刚性地支承,所以能通过靠背框架和板材更切实地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外来作用力。
这样,由于板材的周缘部被支承在靠背框架四周的框材上,所以座椅靠背大致整个区域的强度得到有效提高,并可防止板材在其面上向外发生变形。因此,能使板材切实地产生剪切变形,由座椅靠背更切实地承受来自车身侧面的撞击力。
(3)所述板材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加强件,该上加强件位于座椅上所坐乘客的胸部高度位置。
采用这种结构时,当作用力从车身侧面作用到座椅靠背的乘客胸部高度处时,该作用力则被作为车宽方向的作用力经由上加强件被快速、而且切实地传递到板材上,提高了位于乘客胸部高度处的靠背框架的强度。
因此,上加强件可承受从车身侧部作用到座椅靠背的位于乘客胸部高度处的作用力,并且该作用力可快速地从上加强件经由板材传递到靠背框架的整个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紧凑的以及展开的数据项目
- 下一篇:通过节点编号的文件系统转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