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32319.4 | 申请日: | 2008-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仁 |
| 主分类号: | C03C1/00 | 分类号: | C03C1/00;C03B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制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玻璃的制造方法,尤其有关于一种制造可释放远红外线及/或具有抗菌及抑菌功能的玻璃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光包含人类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光线及肉眼无法看见的红外线及紫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超越一般红色光,它占太阳光线中的59%,其中红外线又可分为四类,就是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及超红外线。若将近红外线照射在人体上,被照射的部位立刻会有灼热的感觉;相反的,远红外线不但不会刺激人体,更可以使人体能量增加,令身体内部温暖起来,对人体产生治疗功效,尤其以波长4μm至14μm的光线对人类的健康很重要,而且已获保健医学界的公认。
远红外线主要的功能是促进身体中血液的循环,预防酸痛不适,消除疲劳,以及预防疾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炎,腰痛、手脚麻痹等,而一些无机物金属尤其是纳米化之后,更具有极佳的抗菌及抑菌效果。已知自然界中的矿石材料,如氧化镁(MgO)、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锆(ZrO2)可以释出远红外线,因此市面上已有一些可释出远红外线的产品,如陶磁杯子等销售。而纳米银(Ag)、纳米铜(Cu)、纳米铁(Fe)、纳米二氧化钛(TiO2)、纳米氧化锌(ZnO)则是具有极佳的抗菌及抑菌效果。
中国台湾发明公告200744973号揭示一种”抗菌性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在洗衣机中设置数个抗菌性玻璃组件,其于洗衣时会释出定量的银离子,以反复地进行抗菌处理,以防止衣服变色。
然而现有的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制程复杂,困难度高,良率也低,实有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通过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针对前述远红外线产品(及/或包含具抗菌功能的玻璃制品)的问题深入探讨,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精益求精的目的,积极不断的加以研究改良,并经过长期的努力与试验,终于开发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解决现有的抗菌性玻璃的制造方法成本高,制程复杂,困难度高,良率也低等问题,提供一种制程简易的能释放远红外线及/或具有抗菌及抑菌功能的玻璃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能释放远红外线及/或抗菌及抑菌效果的预设金属及/或其氧化物材料,依预设配比研磨成纳米粉末;将纳米粉末均匀分散于水溶液中,而成为纳米级金属及/或其氧化物水溶液;再将纳米级金属及/或其氧化物水溶液倒入玻璃材料中,且搅拌使的混合均匀;再将混合有纳米级金属及/或其氧化物水溶液的玻璃材料倒入熔炉;以1000℃~1300℃高温加热熔融,形成熔融状态的玻璃浆;持续地将玻璃浆注入模具,脱模,及再将脱模的半成品玻璃制品输送至降温室;及冷却半成品玻璃制品至室温,以形成能释放远红外线及/或具有抗菌及抑菌功能的玻璃制品。
本发明的另一种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能释放远红外线及/或抗菌及抑菌效果的预设金属及/或其氧化物材料,依预设配比研磨成纳米粉末;将纳米粉末均匀分散于水溶液中,而成为纳米级金属及/或其氧化物水溶液;另将玻璃材料以1000℃~1300℃高温加热,使其形成熔融状态的玻璃浆,且持续地将玻璃浆注入模具,脱模,及再将输送带传输的半成品玻璃制品通过一雾化室,而同时将水溶液状态的纳米级金属及/或其氧化物,以雾化器将的雾化成为雾态,再以风扇将雾态的纳米级金属及/或其氧化物吹向持续通过雾化室的半成品玻璃制品;及冷却半成品玻璃制品至室温,以形成能释放远红外线及/或具有抗菌及抑菌功能的玻璃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仁,未经陈建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