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隧道覆盖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32169.7 | 申请日: | 2008-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5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曾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6/26 | 分类号: | H04W16/26;H04B7/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时分 同步 码分多址 移动 通信 系统 进行 隧道 覆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特殊场景覆盖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隧道覆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重要的公路、铁路实现全线覆盖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大多数隧道都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盲区,因此需要结合交通线的覆盖设计来制订专门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隧道主要分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等多种。每种隧道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公路隧道一般比较宽敞,而铁路隧道一般来说狭窄一些。在选择好了信号源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配置不同的天馈系统来对隧道进行信号覆盖。
目前的隧道覆盖方式通常有三种,即: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泄漏电缆。
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覆盖方式设计比较灵活、价格相对低、安装较方便,这种方案对较短的隧道是一种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但是其缺点就是信号可能分布不均匀。
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更适用于覆盖地下隧道(例如地铁隧道)及站台,其优点是适用更细的电缆,采用光缆可降低电磁干扰,在复杂的网络中设计更灵活;其缺点是成本较高。
泄漏电缆是进行隧道覆盖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方式,也是解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系统解决长隧道覆盖的一种首选方式。泄漏电缆是一种在同轴电缆外导体纵长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和不同形式开槽的特制同轴电缆, 开槽的目的是为了使其电信号能量能从电缆槽口辐射出来,以达到向外传播和接收外来无线电波的目的。使用泄漏电缆的好处是:(1)可减小信号阴影及遮挡;(2)信号波动范围减少,隧道内信号覆盖更均匀;(3)可对多种服务同时提供覆盖,多种不同的无线系统可以共享同一泄漏电缆。
GSM系统中,由于一个基站通常只有一个射频单元,且射频单元发射功率的衰减导致泄漏电缆的覆盖距离受到限制,因此目前GSM系统利用泄漏电缆进行长隧道覆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干线放大器的方式将泄漏电缆进行级联。
目前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简称TD-SCDMA系统)开始规模预商用,TD-SCDMA系统的基站是基于基带池(BBU,Base Band Unit)加远端射频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的设备构架。图1为TD-SCDMA系统基站中的单通道RRU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参见图1,BBU通过一基带接口(一般是光接口)与单通道RRU连接;多个单通道RRU可以采用级联方式连接,单通道RRU可以通过光纤分别与上联RRU和下联RRU连接;对于无线终端这一侧,单通道RRU可以通过无源天线或泄漏电缆与无线终端进行Uu口的无线通信;另外单通道RRU还与监控设备连接由监控设备进行监控。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TD-SCDMA系统进行长隧道覆盖的方法,如果TD-SCDMA系统也采用GSM系统的方式进行长隧道的覆盖,则不能充分利用TD-SCDMA系统BBU+RRU设备架构的特点,不但造成设备的闲置,而且还需要增加额外的干线放大器,这样势必会增加覆盖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隧道覆盖的方法,以充分利用TD-SCDMA系统基站基于BBU+RRU的特点实现长隧道的覆盖。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
一种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隧道覆盖的方法,包括:
A、确定BBU所支持的单通道RRU的个数NRRU;
B、确定各个单通道RRU的泄漏电缆的覆盖距离Dcover;
C、根据上述NRRU和Dcover以及隧道长度,确定覆盖隧道所需的BBU个数;
D、在隧道中,将BBU所支持的单通道RRU进行级联并将泄漏电缆串行部署在隧道中;如果所需BBU个数大于1,则进一步将所述各BBU的泄漏电缆串行部署在隧道中。
优选的,步骤D中,如果BBU支持一个以上小区,则在部署该BBU所辖的泄漏电缆时,先将小区中的各单通道RRU进行级联并将该小区所辖的泄漏电缆串行部署,再将各个小区所辖的泄漏电缆串行部署。
优选的,步骤B所述确定Dcover的具体方法为:
B1、确定泄漏电缆输入端注入功率Pin、要求覆盖边缘场强P、泄漏电缆耦合损耗L1、人体衰落L2、宽度因子L3、衰减余量L4、车体损耗L5、每米馈线损耗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及系统、终端、管理中心
- 下一篇:紧急状况通知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