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轮圈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2062.2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鹏 |
主分类号: | B60B21/08 | 分类号: | B60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张 瑾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轮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轮圈。
背景技术
现代人强调健康休闲,许多人会利用假日骑乘自行车出游,由于现今油价飙涨且温室效应越发严重,于是越来越多人响应绿色环保而使用自行车作为通勤上班、上学的交通工具。
由此,自行车的骑乘安全当需更加重视。在自行车的零部件中,挑选性能优异的刹车系统不仅能提升运动性,更能确保安全。目前常用的自行车刹车系统可分为夹刹及碟刹两种,其中,夹刹因其重量轻便且单价较低而被广为使用。再者,夹刹是借由刹车片与轮圈的刹车边摩擦而致减速的功效。在长陡连续的下坡路段行驶刹车时,夹刹系统易因刹车片与轮圈的刹车边摩擦产生高温致使轮圈刮伤、损裂,严重者甚至可能会造成内胎爆裂或刹车失灵等风险。因此,除急待改良现有刹车片外,如何提供一种耐高温、耐磨损的自行车轮圈也为业界急待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圈,在具有良好的刹车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特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轮圈,所述轮圈具有两个对应的刹车边,所述刹车边的外缘具有氟塑料层;而该氟塑料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氟烷基化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该氟塑料层还混掺有钛金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获得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刹车边外缘具有氟塑料层,可有效减缓因过度摩擦而产生高温的情形,因此可增加自行车夹刹系统的稳定性,进而提升自行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轮圈的刹车边上具有的氟塑料层;
图3为图2B的轮圈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圈 11 沟槽
10 刹车边 20 氟塑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耐磨损的自行车轮圈。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自行车的轮圈1具有两个对应的刹车边10,刹车边10用以与夹刹系统的刹车片(图中未示出)夹合摩擦以达成减速的功效。并且,两个刹车边10的外缘分别具有氟塑料层20。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及图3,图2A为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的自行车轮圈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轮圈的刹车边上具有的氟塑料层,而图3则为图2B的轮圈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刹车边10上具有沟槽11,而氟塑料层20则内嵌于沟槽11内。其中,氟塑料层20借由烧结压片、静电喷涂或粉状结合树脂等方法而固定于刹车边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氟塑料层20内嵌于刹车边10的沟槽11内,如图4所示,也可将刹车边10设计成内陷的阶梯状,以供氟塑料层20涂布于刹车边10的整个外缘。
在本发明中,氟塑料层20的材质可选用由聚四氯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氟烷基化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氟塑料以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及低摩擦性,而适合用于轮圈刹车边的涂层。本发明的氟塑料层20中也可混掺有钛金属而提升其强度及耐高温的性能。
在刹车边10的氟塑料层20中,较佳方案为使用聚四氟乙烯作为其材料。聚四氟乙烯是一种用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由于聚四氟乙烯中的氟原子会将碳键遮盖,且由于氟-碳键结具有高度稳定性,因而在聚四氟乙烯分子外形成惰性的含氟外壳,使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并具有耐磨损的特性。
再来,本发明中分别针对未涂布氟塑料层20的轮圈及涂布有氟塑料层20的轮圈1进行刹车测试。其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每组轮圈皆在测试机台上连续刹车三千次,而后测量刹车边的表面温度,测试单位为℃。测试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由上表中可知,相对于未涂布氟塑料层20的轮圈,涂布有氟塑料层20的轮圈1的刹车边10表面温度较低,且此结果并未因有无开启风扇而改变。因此,根据上述说明,在刹车边10外缘涂布氟塑料层20可显著提升轮圈1的耐高温性,因而改善了夹刹系统易因连续刹车而导致轮圈1温度过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鹏,未经李世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同步自动翻转扑翼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脑切割打样的工业工程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