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电解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1929.2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5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泰三;梅本卓史;野野上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14 | 分类号: | H01G9/14;H01G9/04;H01G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电解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固体电解电容器通过以下方式构成:通过对由铌(Nb)、钽(Ta) 等阀作用金属构成的阳极进行阳极氧化,在其表面上形成主要由氧化 物构成的电介质层,在该电介质层上形成电解质层,并在其上形成阴 极层。作为电解质层,例如提案叠层有由通过化学聚合法形成的聚吡 咯构成的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和由通过电解聚合法形成的聚吡咯构 成的第二导电性高分子层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4-48710号公 报)。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存在在电介质层与电 解质层的界面发生剥离,静电电容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试验、 部件安装时的回流(reflow)工序等中实施热处理的情况下,界面上的 剥离变得更加显著,静电电容进一步下降(劣化)。因此,在近年来的 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强烈要求这样的特性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静 电电容的劣化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特征在于:在阳 极与包括导电性高分子层的阴极之间,设置有与该导电性高分子层接 触设置的电介质层,在导电性高分子层与电介质层的界面上形成有空 孔。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静电电容的劣化的固体电解 电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体附近的放大图。
图3(A)、图3(B)是实施例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体附近 的截面SEM像和与该截面SEM像对应的阳极体附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 容器的结构的概略截面图。图2是图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体附 近的放大图,相当于构成阳极体的一个金属粒子的截面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包括:阳极体1;在该 阳极体1的表面上形成的电介质层2;在电介质层2上形成的导电性高 分子层3;和在该导电性高分子层3上形成的阴极层4。并且,如图2 所示,在导电性高分子层3与电介质层2的界面上形成有空孔3a。这 样的空孔3a以电介质层2从其内面露出的状态,沿着导电性高分子层 3与电介质层2的界面分散存在。此处,所谓的本实施方式的“空孔”, 表示在导电性高分子层3与电介质层2的界面上,对于电介质层2侧 的导电性高分子层3的表面的凹部,该凹部的内部为空洞的状态。
具体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结构如下所述。
阳极体1通过由阀作用金属构成的金属粒子的多孔质烧结体构成, 在其内部埋入有由阀作用金属构成的阳极引线1a的一部分。此处,作 为构成阳极引线1a和阳极体1的阀作用金属,采用能够形成绝缘性的 氧化膜的金属材料,例如铌、钽、钛(Ti)等。此外,也可以采用上述 阀作用金属彼此的合金。
电介质层2通过由阀作用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电介质构成,设置 在阳极引线1a和阳极体1的表面上。例如,在阀作用金属由铌金属构 成的情况下,电介质层2为氧化铌(Nb2O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电介质层2内含有氟(F),氟偏向于电介质层2的阳极侧而存在。 具体而言,氟在电介质层2的厚度方向(从电介质层2的阴极侧朝向 阳极侧的方向)具有浓度分布,氟的浓度在电介质层2与阳极体1的 界面上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
- 下一篇:低转速启动汽车发电机调节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