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卡的保护方法和智能卡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1772.3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荣;金华敏;庄一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镇江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卡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的网络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的保护方法和智能卡。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智能卡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身份认证领域。智能卡是具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具有安全数据存储、可靠性高、携带方便等优点,可进行加/解密和认证。智能卡运算过程在卡内完成,机密信息不能从卡中读出,不用担心被木马盗取,因此整个计算过程是安全的,机密信息不会泄露。
智能卡在使用时须连接到计算设备,因此,只要使用者保管好智能卡,即使设备被攻击者远程控制,在智能卡未插入的状态下,攻击者也无法盗用。但当智能卡连接到计算设备处于使用状态时,攻击者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设备按正常操作发送认证请求,由于智能卡是客户合法的凭证,该请求将通过认证,从而被攻击者盗用。
目前的智能卡通常被设计为即插即用。在USB Key等智能卡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少使用者使用后没有及时拔出、造成智能卡被盗用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的智能卡的保护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卡的保护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智能卡内置的应用或者装置自动监测智能卡的运行状态;当智能卡的运行状态满足预定条件时将智能卡由正常态转为休眠态;当智能卡处于休眠态时,拒绝处 理认证和/或加解密请求。
进一步,该方法还包括步骤:通过手动激活将所述智能卡由休眠态转为正常态。其中,该手动激活包括手工按键激活。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卡的保护方法,在智能卡的运行状态满足预定条件时自动将智能卡转为休眠状态,提供了智能卡的安全性,实现方便。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卡,包括: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用于通过智能卡内置的应用或者装置监测智能卡的运行状态,判断智能卡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满足,则向状态切换模块发送休眠消息;状态切换模块,用于接收休眠消息,将智能卡由正常态转为休眠态;请求过滤模块,用于接收认证或加解密请求,判断智能卡是否处于休眠态,如果是,则拒绝认证或加解密请求。
根据本发明智能卡的一个实施例,智能卡还包括激活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手工激活操作,并发送激活消息到状态切换模块;状态切换模块在接收到激活消息时将智能卡由休眠态转为正常态。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卡,由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监测智能卡的运行状态,并在满足预定条件时通过状态切换模块将智能卡切换为休眠态,有利于智能卡的保护,提高了智能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卡的保护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卡的保护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卡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 性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智能卡的正常态是指智能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以接受并处理各种请求;智能卡的休眠态是指智能卡处于不同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状态,不处理认证、加解密等请求。处于休眠态的智能卡可以接受状态查询请求,以便驱动程序获取并显示智能卡状态,指导用户操作。处于休眠状态的卡,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来激活,并恢复到正常态。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卡的保护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通过智能卡内置的应用或者装置自动监测智能卡的运行状态。智能卡的运行状态可以是智能卡的正常运行的持续时间、智能卡的空闲运行的持续时间、对认证、加密/解密请求的处理事件等。
在步骤103,当智能卡的运行状态满足预定条件时将智能卡由正常态转为休眠态。例如,当智能卡空闲运行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阈值时,将智能卡由正常态转为休眠态;或者,当智能卡的正常运行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阈值时,将智能卡由正常态转为休眠态;或者,当预定的事件(例如,处理认证请求超过预定的次数)发生时,将智能卡由正常态转为休眠态。当智能卡处于休眠态时,智能卡拒绝对认证请求、加密请求、和/或解密请求进行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卡处于休眠态时可以接受状态查询请求,并返回休眠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