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波接收用变频器和卫星广播接收用天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30125.0 | 申请日: | 200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5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畑泽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P1/213 | 分类号: | H01P1/213;H01Q13/02;H01Q19/13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波 接收 变频器 卫星广播 天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广播接收用变频器,尤其涉及采用将连接到LNB本体 部的波导管与连接到该波导管前端部的1次辐射器(馈电喇叭)的波导管部 分分开构造的低噪声下变频器(Low Noise Block Down Converter,下称 “LNB”)的固定、密封构造。
背景技术
参照附图说明以往的技术。图15示出包含天线系统在内的LNB的简 要形态。由抛物面天线1反射的电波被输入到LNB的1次辐射器2。
图16、17是一般的LNB的剖视图。如这些图中所示,LNB往往是将 本体部(下面说明)与波导管部3和1次辐射器(馈电喇叭)2做成一体化, 性能方面此结构也被认为是理想的。本体部中,用小螺丝7将电路基板6 固定到底架4和框5上,从1次辐射器2输入的电波经波导管3供给电路 基板6,变频后从F接头8输出。盖9固定于1次辐射器2的前端部,用O 形圈保持密封。
可是,作为近年的动向,如图18所示那样的多个卫星接收的LNB多 起来,例如在3卫星接收的变频器情况下,以往通过并列3台独立的LNB来 构成,但近来呈现将LNB做成一体化的倾向。这时成为课题的项目之一是 构成本体部分、波导管、1次辐射器的壳体部分的制造问题。特别是,在铝 模铸件为主流的壳体中,大型且形状复杂的稳定的铸造非常困难。特别在 LNB中,波导管、1次辐射器和本体部分之间的铸造均衡较难,成品率和尺 寸精度下降,金属液流动性差等成为问题。而且,由于不合理铸造条件引 起的铸模寿命的下降,因考虑铸模构造的设计制约引起的重量增加和外观 损害等,结果使得壳体部分成本提高的可能性增加。在材料费方面,市场 价格高涨,如何做成小型化、轻量化也成为价格上、环境上必须考虑的问 题。
作为其解决方法,一般是将包含波导管的1次辐射器部分做成单独的 部件,分开来做后,对各自模铸用的铸模构造变得简单,且铸造容易,其 结果提高了生产率,并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分开来做,有必要考虑电 气的、机械的性能方面,密封方面,装配性能方面等。
下面,根据图19~21说明波导管3和馈电喇叭2的连接部分的以往 技术。底架侧连接面利用板牙加工在其外周上形成阳螺纹11,利用丝锥加 工在1次辐射器侧形成阴螺纹12。利用螺纹拧入连接,充分保证波导管3、 1次辐射器2的连接面的电气接触,另外,机械上也充分保持不使因机械 拉伸、室外过大的温度变化、天线上的振动等引起的偏离或脱落等。而且, 接合部的密封性能,通过装配时对螺纹部涂布粘接剂(密封材料)13,进而 在1次辐射器2前端部与盖9的内面之间具有O形圈10来保持。
作为揭示有关以往的这种波导管与馈电喇叭的固定技术的先行文献, 有特开2003-243901号公报,特开2004-120348号公报,特开平08-316701 号公报等。特开2003-243901号公报中作为密封方法揭示了用密封材料, 橡胶成型品,及O形圈的复合方法和在本体部分形成槽部并保持密封剂的 方法。
特开2004-120348号公报中作为密封手段,与上述2003-243901号公 报所述的一样,采用薄片材料与密封剂或粘接剂的构造。其固定方法虽无 特别说明,作为机械上完全固定方法有上述那样的螺纹啮合方式,或用螺 丝固定。
另一方面,特开平08-316701号公报中,记述了在用小螺丝固定的凸 缘部上通过O形圈保持密封的最一般的保持密封的构造。
图19~21所示的上述以往的例中,作为密封保持,对螺纹部涂布粘 接剂(密封剂),但装配时框体往往移动(纵、横、反转)。此外,由于粘接 剂对螺纹部浸透的不均匀,出现密封性能的离散,有时需要进行检查、修 正。再在以往例中,容易发生粘接剂的溢出,需要作粘接剂的涂沫,还因 防止粘接剂滴漏,硬化时需要保持待机等,生产性变差。
另外,在对有必要实施涂装的制品,从方法上说,也有必要考虑因粘 接剂引起对涂装的影响,有必要考虑增加洗净工序和粘接剂的选定、耐药 性、耐热等。另一方面,上述以往例中,虽以单品状态进行涂装,实施装 配,但在装配涂装品之际,发生涂装部分的损伤、剥离,还有粘接剂的溢 出、擦拭,硬化时的制约等,仍然是生产性变差的影响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0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
- 下一篇:纤维光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