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29787.6 | 申请日: | 2008-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金旼燮;朴珍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5/02;F21V21/108;F21V5/00;G02F1/13;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单元 使用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单元,更具体地涉及将由于外部冲击而引起的光学片的损坏降至最低的背光单元,以及采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本申请要求2008年2月15日在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No.10-2008-0014196的优先权,在此以引证的方式并入其全部内容。
总体而言,目前由于液晶显示器(LCD)较轻,较薄以及以较低能耗驱动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因而,LCD正普遍用于办公自动化设备,音频/视频设备等。LCD根据施加到以矩阵形式排列的多个控制开关上的视频信号来控制光束的透过量,由此在其屏幕上显示期望的图像。
由于LCD不是自发光显示装置,就需要例如背光等光源。用于LCD的背光单元分为直接型背光单元和边缘型背光单元。边缘型背光单元构造为使得光源置于平面面板的外侧,并且利用透明导光学片使光源发出的光入射到液晶面板的整个表面。直接型背光单元构造为使得光源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以直接照射液晶面板的整个表面。与边缘型背光单元比较,直接型背光单元优点在于可使用多个光源以增强亮度并扩宽光发射表面。需要大型液晶面板的LCD电视通常采用直接型背光单元。
参考图1和图2,直接型背光单元包括向液晶面板发射光的光源单元10,用于容纳光源单元10的底壳20,安装在底壳20的两个斜面上并支撑光源单元10的支撑边30,以及顺序地层叠在光源单元10上的漫射器40和光学片。
底壳20包括底面20a,在一个方向上从底面20a延伸出来并相互面对的斜面20b,以及在一个方向上从斜面20b延伸出来并使漫射器40和光学片50能在其上层叠的上表面20c。在底壳20的上表面20c上形成有第一突起22,以防止漫射器40和光学片50的晃动并对它们进行引导。在支撑边30的上表面32上形成有第二突起34,也用于防止漫射器40和光学片50的晃动并对它们进行引导。
漫射器40将从光源单元10入射的光向液晶面板的前侧进行漫射,由此使射向液晶面板的光强度分布均匀。漫射器40由第一突起22和第二突起34引导,以置于底壳20的上表面20c和支撑边30的上表面32上。
光学片50用于使由漫射器40漫射的光垂直于液晶面板,从而提高光效率。光学片5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漫射片和一个或更多个棱镜片。此外,光学片50包括第一耳部52和第二耳部54,以将光学片固定于底壳20的上表面20c和支撑边30的上表面32上,其中各第一耳部52具有长孔52a,各第二耳部54具有长孔54a。利用形成于底壳20的上表面20c上的第一突起22来固定第一耳部52的第一长孔52a,而利用形成于支撑边30的上表面32上的第二突起32来固定第二耳部54的第二长孔54a。在此,第一长孔52a和第二长孔54a与第一突起22和第二突起34以点接触方式或以非常狭窄的接触面积来接触。
对于具有此类背光单元的LCD,如果在运输LCD时从外部施加冲击ST,则如图3a所示,冲击ST于第一长孔52a或第二长孔54a的直线部分A1与弯曲部分A2相接的点P1处造成应力集中。如图3b所示,应力集中导致光学片50的特定点P1破裂。在光学片50的长孔52a和54a处产生的破裂会妨碍光学片50适当安装于底壳20的上表面20c和支撑边30的上表面32上,使得光学片50晃动,这样使得发生破裂时所产生的碎屑(颗粒)进入液晶面板,从而降低了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将由于外部冲击对光学片造成的损坏降至最低的背光单元,以及采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LCD)。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光学片破裂而可能引起的显示质量劣化的背光单元,以及采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LCD)。
在一方面,背光单元包括具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单元,容纳所述光源单元并具有第一突起的底壳,固定于所述底壳的两个开放的短边以支撑所述光源单元并具有第二突起的支撑边,以及位于所述光源单元上并具有插入所述第一突起的第一长孔和插入所述第二突起的第二长孔的光学片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具有哑铃形状,该哑铃形状中弯曲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穿过的直线部分的宽度。
所述第一突起可形成于所述底壳的面向所述光学片单元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突起可形成于所述支撑边的面向所述光学片单元的上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可具有圆柱体形状或多边形柱体形状。
所述第一长孔可形成于所述光学片单元的长边上的第一耳部处,并且所述第二长孔可形成于所述光学片单元的短边上的第二耳部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线品质测量器以及绕线机
- 下一篇: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