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工工件的机床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9537.2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F·基和安;F·施毛德;D·普菲斯特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快机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5/007 | 分类号: | B23Q15/007;B23K26/08;G05B19/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工 工件 机床 方法 | ||
1.一种用于加工板形工件(2)的机床(1),该机床利用工件(2)与加工工具(4)的相对运动进行加工,该加工工具(4)可相对于该工件(2)移动,并且该工件(2)也可相对于该加工工具(4)沿一个同一运动轴线移动,所述同一运动轴线即公共运动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15),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以下述方式致动所述加工工具(4)和所述工件(2),在第一加工模式(M1)中,所述加工工具(4)和所述工件(2)这两者沿公共运动轴线(X)以相反方向移动,而在第二加工模式(M2)中,仅仅所述加工工具(4)沿所述公共运动轴线移动,该控制单元(15)设置成,在所述工件(2)的加工过程中,在工件切除部(12)从所述工件(2)最终切下之前,从所述第一加工模式(M1)切换至所述第二加工模式(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设置吸力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加工模式(M2)中向所述工件(2)施加吸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所述工件(2)移动的工件工作台(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件工作台(5)中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所述工件切除部(12)取出的孔(10,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6)通过至少一个可移动元件被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工具是激光加工头(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15)被构造成,在第一加工模式之前还具有第三加工模式,在所述第三加工模式中,仅仅所述工件(2)被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具(4)的运动区域(11)小于所述工件(2)的运动区域。
9.一种用于加工板形工件(2)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该工件(2)与加工工具(4)的相对运动进行加工,该加工工具(4)可相对于该工件(2)移动,并且该工件(2)也可相对于该加工工具(4)沿一个同一运动轴线移动,所述同一运动轴线即公共运动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具(4)和所述工件(2)以这样的方式被致动,所述工件(2)的加工在第一加工模式(M1)和第二加工模式(M2)中实现,在所述第一加工模式(M1)中,所述加工工具(4)和所述工件(2)这两者沿公共运动轴线(X)以相反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加工模式(M2)中,仅仅所述加工工具(4)沿所述公共运动轴线(X)移动,在工件切除部(12)从所述工件(2)的最终切下之前,从所述第一加工模式(M1)切换至所述第二加工模式(M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切除部(12)在第二加工模式(M2)中在残留连接部(14)处从该工件(2)被最终切下,其中所述残留连接部(14)是在所述第一加工模式(M1)中在部分切下的过程中被留下的,而在所述工件切除部(12)与所述工件(2)之间形成切缝(1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要所述残留连接部(14)的长度小于40mm,则从所述第一加工模式(M1)切换至第二加工模式(M2)。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终切下操作之前,所述工件(2)被固定就位。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终切下操作之后,所述工件切除部(12)通过重力的作用或通过吸力的施加而从所述工件(2)被取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2)通过施加吸力被固定就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快机床两合公司,未经通快机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5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