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设备对私有小区发起操作的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29018.6 | 申请日: | 200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柴丽;杨旭东;约翰·约翰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8/16 | 分类号: | H04W48/16;H04W88/02;H04B1/7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设备 私有 小区 发起 操作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户设备对私有小区发起操作的 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毫微微蜂窝基站,即 femtocell,也被称作家用基站(Home NodeB,HNB)或3G接入点,家庭 室内覆盖基站、企业级的内部覆盖基站以及其他受限网络应运而生。3G家 用基站可以与运营商的原有网络设备无缝连接,大量的移动业务被家用基 站所吸收,能够降低运营商宏蜂窝的数量,为运营商节约设备投资费用和 维护费用。
最近又引入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签约用户组)的概 念,签约到CSG内、或者被CSG的主人添加到CSG内的用户设备,能够 在该CSG小区内正常驻留及发起业务;而没有签约到CSG内并且没有被 CSG主人添加到CSG内的用户设备,则无法正常驻留到该CSG小区,也 无法向该CSG小区发起业务。
在3G网络中,由于用户不知道自己能够访问哪些私有小区,所以对私 有小区的接入限制是通过网络拒绝方式实现的,即无论用户设备对小区是 否具有接入权限,都可以向私有小区发起位置更新请求,由私有网络来识 别用户是否是有权限。对于有权限的用户,网络允许其接入,对于无权限 的用户,网络拒绝其接入。
目前只有小区的物理ID和全局ID来标识小区。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 搜索时,能得到小区的物理ID,在读该小区的广播信息时,能获知该小区 的全局ID,但无法知道该小区的类型是宏小区还是HNB小区,更无法知 道该小区是否是自己的CSG小区,即用户对该小区是否具有权限。激活态 和空闲态的用户设备都是通过信令接受的方式获知私有小区是否是自己的 CSG小区,即用户设备向私有小区发送信令,如果信令被接受,则该用户 设备获知该私有小区为自己的CSG小区,该用户设备是该私有小区的合法 用户;当信令不被接受时,则该用户设备获知该私有小区不是自己的CSG 小区,该用户设备不是该私有小区的合法用户,用户设备不能驻留或切换 到该私有小区。这样,用户设备对没有权限的私有小区也会进行大量的小 区测量、接入、切换和重选等操作,增加了RA/TA/LA(routing area/tracking area/local area,路由区/跟踪区/本地区)更新的信令流以及接入、切换和重 选的信令流,从而增大了用户设备的耗电量和网络的信令负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对私有小区发起操作的方法、系 统及装置,使用户设备对识别出的具有权限的私有小区发起操作,避免了 由于用户设备无法识别私有小区,并对不具有权限的私有小区发起操作, 导致的用户设备耗电量增大和网络负荷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对私有小区发起操作的方法,包括:
接收小区标识信息,该小区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小区是否为私有小区, 所述小区标识信息包括物理小区标识,所述物理小区标识通过私有小区的 专用扰码对私有小区进行标识,所述私有小区的专用扰码包括小区扰码中 专门划分给私有小区使用的扰码序列;根据上述小区标识信息识别私有小 区;对具有权限的私有小区发起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用于向用户设 备发送小区标识信息,所述小区标识信息包括物理小区标识,所述物理小 区标识通过私有小区的专用扰码对私有小区进行标识,所述私有小区的专 用扰码包括小区扰码中专门划分给私有小区使用的扰码序列;用户设备, 用于接收上述小区标识信息,并根据上述小区标识信息识别私有小区,对 具有权限的私有小区发起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小区标识单元,用于生成 小区标识信息,标识小区是否为私有小区,所述小区标识信息包括物理小 区标识,所述物理小区标识通过私有小区的专用扰码对私有小区进行标识, 所述私有小区的专用扰码包括小区扰码中专门划分给私有小区使用的扰码 序列;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小区标识单元生成的小区标识 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包括其上附着外壳的副壳的新式头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