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27142.9 | 申请日: | 200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悟;宫园克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31/00 | 分类号: | H01R31/00;H01R31/08;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挂钩部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过去的连接器的实例在日本特开平10-172649号文献(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2002-3243638号文献(文献2)中公开。在文献1的插头式连接器中,接纳于绝缘外壳中的2个插脚触点的每个具有接触插脚部和引线部。在这里,接触插脚部与外壳的中心线相平行,朝向外壳的开口部突出。另外,引线部从外壳突出,焊接于印刷配线板上。
另外,在文献1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开口部,插入有插座式连接器。在插头式连接器的外壳的内部设置间隔壁。此外,2个引线部的每个沿横向,并且相互朝向外侧的方向延伸,2个焊接部分的间距大于2个接触插脚部的间距。间隔壁设置于两个接触插脚部的中间,并且长于两个接触插脚部的前端而突出。
另一方面,在文献1中,插座式连接器的绝缘外壳呈双向叉开状,具有与插头式连接器的间隔壁卡合的缺口部。另外,绝缘外壳具有与设置于插头式连接器的开口部的内侧的卡扣部卡合这样的卡扣机构。绝缘外壳接纳与2个接触插脚部嵌合的2个插座触点。如果采用这样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则可减小连接器的整体尺寸,另外,由于触点之间的漏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和间隙(clearance)增加,故可与高电压相对应。
另外,文献2的连接器包括第1组成部件、第2组成部件、短路部件、与挂钩于第2组成部件上的挂钩部件。第1组成部件支承第1电连接器部件。第2组成部件支承与第1电连接器部件连接的第2电连接器部件。短路部件安装于第1组成部件上,使第1电连接器部件发生电短路。挂钩部件可按照在将第2组成部件插入第1组成部件中时,将短路部件退回到非短路位置,并且与第1组成部件卡合方式移动。另外,如果挂钩部件与第1组成部件卡合,则阻止第1组成部件和第2组成部件的分离。
发明内容
在文献1的连接器中,设置卡扣突片和卡扣槽,可通过卡合时的卡嗒感(连接时的接触、声音等)确认嵌合状态。但是,最好,在连接器中,更加容易并且更加确实地确认嵌合状态。
此外,比如,在液晶板的变流器(インバ一タ)基板中,伴随近年的液晶板的尺寸的增加,其外加电压增加。通常,液晶板的变流器基板等所采用的电源连接用的连接器为2极型(或实质上2极型)。另外,一个电极与电源用电线(热线)连接,为了形成接地电位,另一电极与接地用电线(冷线)连接。在这样的电源连接用的连接器中,在电极之间产生较大的电位差,为了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按照比如,“针对100v的(最大)的电位差,间距为1mm”的方式,对应于最大的电位差的值,必须增加电极之间的距离。其结果是,电极之间的最大的电位差越大,电极之间的距离越长,由此,人们希望有效利用电极之间的空间。
另外,文献2的连接器为2极型,挂钩部件按照覆盖2个电端子和2个插脚的方式设置。由此,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未利用电极之间的空间。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可容易而确实地确认嵌入状态,并且可有效利用电极之间的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底部外壳,其支承多个第1端子,安装于基板上;插口外壳,其支承与上述多个第1端子电连接的多个第2端子,嵌入上述底部外壳;挂钩部件,其挂钩于上述插口外壳上,并且按照贯穿上述插口外壳的方式插入上述插口外壳。另外,如果上述插口外壳嵌入上述底部外壳,则处于上述多个第1端子和上述多个第2端子电连接的状态,上述多个第2端子包括具有至少1个上述第2端子的第1端子组、具有至少1个上述第2端子的第2端子组,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2端子组的每个可按照在通电时,具有与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2端子组中的一者相比较,另一者的电位较高的时刻的方式外加电压,上述挂钩部件可相对上述插口外壳,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上述第1位置挂钩于上述插口外壳上,在上述插口外壳嵌入上述底部外壳的状态,如果按压位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挂钩部件,则通过上述挂钩部件和上述底部外壳接触的方式,解除上述第1位置的挂钩,上述挂钩部件可移到上述第2位置,上述挂钩部件在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2端子组之间的位置,按照贯穿上述插口外壳的方式设置。
如果采用该方案,在插口外壳嵌入底部外壳的状态,在按压位于第1位置的挂钩部件时,通过挂钩部件和底部外壳的接触,解除第1位置的挂钩,挂钩部件处于可移到第2位置的状态。由此,通过确认挂钩部件是否可从第1位置移动的状态,可容易而可靠地确认嵌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71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PRS实时雨量遥测预警装置
- 下一篇:空压机的避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