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26032.0 | 申请日: | 2008-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3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 发明(设计)人: | 菊池慎吾;岩崎玄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B1/707 | 分类号: | H04B1/707;H04B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基站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尤其涉及具有 自适应传送定时控制功能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于DS-CDMA(Direct Spread-CDMA,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 址)的传送方式中,通过在基站中确保终端站之间的基准路径的接收定时 同步而在同时访问基站的终端站之间确保了基准路径之间的正交性,并提 高了频率利用效率。
这里,有效路径是指超过预定的功率阈值的路径,基准路径是指有效 路径中功率最大的路径或最前面(即到达时间最短)的路径。
作为在基站中维持终端站之间的基准路径的接收定时同步的方法,已 知有自适应传送定时控制方法(非专利文献1)。
下面,对在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了自适应传送定时控制方法的 情况进行说明。
图5的(A)和(B)表示了应用自适应传送定时控制方法的前后的延 迟分布(profile)。
图5的(A)是在基站中求出针对两个终端站1、2的延迟分布而得到 的结果。
基站计算对到达路径假定的最大到达时间Tmax(固定值)与终端站1 的基准路径的到达时间T1的到达时间差Tmax-T1,并将其作为定时偏移 值通知给终端站1。
同样地,基站计算最大到达时间Tmax与终端站2的基准路径的到达 时间T2的到达时间差Tmax-T2,并将其作为定时偏移值通知给终端站 2。
终端站1、2将预定的初始值加上这些定时偏移值,由此使传送定时 偏移而进行传送。
此时,如图5的(B)所示,在基站中,终端站1、2之间的基准路径 定时的同步在最大到达时间Tmax的位置确定。
当在基站中未检测到超过阈值的有效路径时,作为自适应传送定时控 制方法,可以考虑将具有最大功率的路径作为基准路径的方法。
但是,在该路径定时不正确的情况下,如果要使该路径移动到Tmax 的位置,则可能会导致真正的路径定时位置远远脱离可搜索范围(搜索范 围),从而丢失终端站的路径定时。
图6的(A)和(B)是在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错误地检测了路径时 执行自适应传送定时控制前后的延迟分布。
这里,假定使传送定时延迟,以使基准路径在图6的(A)的Tmax 的到达时间到达基站。
由于到达时刻Tmax是所假定的信号的到达时间中最长的到达时间, 因此可以认为比该时间落后的时间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上不被作为可检 测范围(搜索范围)。
图6的(A)表示出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路径来作为基准路径的情况。
当使所述误检测的路径移动到Tmax的位置时,参照图6的(B)可 知,真正的路径会脱离可检测范围,并导致基站丢失终端站的路径。
非专利文献1:川村、其他2名、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究報告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RCS 2003-141)、2003年、第103卷、第363号、P. 13-18。
发明内容
作为在未检测到超过阈值的路径时进行自适应传送定时控制的其他方 法,也可以考虑令终端站不改变之前的传送定时的方法(专利文献1:由 同一申请人提交的在先申请)。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愿2006-308524号(2006年11月15日 提交申请,公开号为特开2008-124942)。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的分析是由本申请的发明人作出的。
上述非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1的所有公开内容将通过在本申请文件 中的引用而被编入、记载在本申请文件中。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当因为阴影效应等而长时间地 未检测到超过阈值的路径时,会持续地传送仅以指示维持定时为目的的无 用的控制信号。这样的控制信号有可能会在干扰自身小区内的其他信道的 同时干扰其他小区。
因此,在基于自适应传送定时控制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希望减 少在下行链路中传送定时控制信号对自身小区内的其他信道的干扰和对其 他小区的干扰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实、高效地找出终端站的路径的无 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基站。此外,还提供一种降低了多路访问时 的干扰的系统、方法、以及基站。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6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