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5626.X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7/04 | 分类号: | B60T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柴智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备 载荷 传感器 操作 装置 | ||
1.一种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包括:
被可动地操作的操作部件(16);
反作用力部件(22,68;22,24),所述反作用力部件接收所述操作 部件传递而来的操作力,并且在所述反作用力部件上作用有与所述操作力 相对应的反作用力;
至少一个枢转连接部(20;92;132),所述至少一个枢转连接部介于 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反作用力部件之间,并且使一对第一部件(16;22, 68;82)和第二部件(16;22,68;82;86)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地连接以 传递所述操作力;和
电检测所述操作力的载荷传感器(64;102;140),
所述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传感器包括轴状部件(36;106;146)、设置成在与所述轴 状部件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位的主体部件(34;144)、桥接所述轴 状部件和所述主体部件的可变形部件(32;142)以及固定在所述可变形部 件上的应变检测元件(40a至40d),并且所述轴状部件和所述主体部件在 所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在与所述轴状部件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位以 使所述可变形部件变形,从而所述应变检测元件检测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变 形;
传递连接件(60;108),所述传递连接件的一端由连接销连接到所述 第一部件,所述传递连接件的另一端一体地固定在所述载荷传感器的所述 轴状部件和所述主体部件中的一者上;
所述载荷传感器的所述轴状部件和所述主体部件中的另一者连接到所 述第二部件;并且
在所述载荷传感器的从轴向,即所述轴状部件的轴向,看去的正视图 中,所述连接销布置在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可动操作相关联地施加到所述载 荷传感器的载荷的作用线上且位于在所述传递连接件中产生拉伸力的位置 处,从而所述传递连接件的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可动操作相关联的与所述载 荷传感器一体地绕所述连接销或所述载荷传感器的枢转运动使所述载荷传 感器的所述轴状部件和所述主体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移的方向保持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载荷传感器(64;140)可绕所述连接销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摆动, 并且
所述传递连接件(60)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可动操作相关联地、与所述 载荷传感器一体地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绕所述连接销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是板状部件(16;82),所述连接销(62;74)贯穿所 述第一部件,并且一对所述传递连接件(60)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两个 侧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连接销的两端,
所述载荷传感器的所述主体部件(34)从所述板状第一部件的两个侧 表面伸出,可绕所述连接销摆动,并且在所述主体部件的轴向两端一体地 固定到所述一对传递连接件,以及
所述第二部件连接到传感器销(26;90)的两端,所述传感器销沿所 述轴状部件的轴线插入到所述轴状部件中并且从所述主体部件的两侧伸 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载荷传感器的从所述轴向看去的正视图中,所述第二部件(68; 86)具有定位孔(70),所述定位孔位于在所述操作部件的可动操作下施 加到所述载荷传感器的载荷的作用线上的与所述连接销对应的位置处,并 且与所述作用线平行,以及
所述定位孔(70)与所述连接销接合以确定设有所述定位孔的所述第 二部件和所述传递连接件的取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是所述反作用力部件(22,68),并且所述载荷传感器 检测传递到所述反作用力部件的操作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有载荷传感器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销(26)可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载荷传感器摆动,并 且
所述传递连接件(108)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可动操作相关联地、与所述 载荷传感器一体地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载荷传感器枢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铁工株式会社,未经丰田铁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56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金属复合锤头
- 下一篇:新型高性能橡胶复合材料衬板和橡胶提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