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结构与驱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24978.3 | 申请日: | 200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廖培钧;侯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像素 结构 驱动 方法 | ||
1.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一栅极驱动芯片,所述像素结构包含:
一第一栅极线,接收所述栅极驱动芯片所产生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
一第二栅极线,接收所述栅极驱动芯片所产生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以及
一像素单元,具有:
一第一像素区域,以一第一电容以及一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耦接,并产生一第一馈通电压;以及
一第二像素区域,以一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栅极线耦接,同时以一第二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耦接,并产生一第二馈通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馈通电压根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进行调整,所述第二馈通电压根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一与所述像素结构耦接的源极驱动芯片,其中当所述源极驱动芯片输出一第一极性数据信号至所述像素结构时,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一电容调整所述第一馈通电压,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调整所述第二馈通电压,俾使所述第一馈通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馈通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源极驱动芯片输出一第二极性数据信号至所述像素结构时,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是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一电容调整所述第一馈通电压,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是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调整所述第二馈通电压,同时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调整所述第二馈通电压,俾使所述第二馈通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馈通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数据信号与所述第二极性数据信号互为反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小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
6.一种驱动方法,适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于所述显示装置显示一影像的第一画面时,根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导通所述第一栅极线,俾使所述第一馈通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馈通电压;以及
于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影像的第二画面时,根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同时导通所述第一栅极线及所述第二栅极线,俾使所述第二馈通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馈通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骤:
输出一第一极性数据信号;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极性数据信号显示所述影像的第一画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骤:
输出一第二极性数据信号;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极性数据信号显示所述影像的第二画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数据信号与所述第二极性数据信号互为反相。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一栅极驱动芯片,用以产生一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及一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一第一栅极线,接收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
一第二栅极线,接收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一第一像素单元,具有:
一第一像素区域,以一第一电容以及一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耦接,并产生一第一馈通电压;以及
一第二像素区域,以一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栅极线耦接,同时以一第二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耦接,并产生一第二馈通电压;以及
一第二像素单元,具有:
一第一像素区域,以一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栅极线耦接,同时以一第三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耦接,并产生一第三馈通电压;以及
一第二像素区域,以一第四电容以及一第四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耦接,并产生一第四馈通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馈通电压及所述第四馈通电压分别根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进行调整,所述第二馈通电压及所述第三馈通电压都根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9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范围战略交通协调控制方法
- 下一篇:监控实现方法及系统、系统服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