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稳态显示器及其制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24885.0 | 申请日: | 200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赖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稳态 显示器 及其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光学显示器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双稳态显示器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已知具备触控功能的电子书(E-Paper Display)结构,该电子书1是于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上叠设一做为显示用的双稳态显示薄膜3,再于该双稳态显示薄膜3上方贴附一触控面板4作为触控操作的接口。
上述电子书1的触控面板4是以外加方式叠合于双稳态显示薄膜3上方而成,不仅增加工艺,更因触控面板4必须由两片透明基板4a、4b相贴合而成,故使得电子书1存在着整体厚度加大与重量加重的缺点;更且,触控面板4因位于双稳态显示薄膜3的外侧,亦即位于接近观看者的一侧,因此将损及双稳态显示薄膜3的光学显示效果,如造成穿透率下降或是反射率上升,前述情形皆将降低电子书1的使用效果。为此,本案发明人期许改善上述缺点,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光学显示器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稳态显示器及其制法,具有提升光学显示效果及降低显示器整体厚度及减轻重量的功效。
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双稳态显示器及其制法,包含于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覆设一第一绝缘层,再于该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并列的第一电极,接着制备一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且该第二绝缘层具有多个对应各第一电极并贯穿两侧面的穿孔,其中至少有部份的第一电极对应于各穿孔的部位形成一第一触点;之后再制备多条第二电极并列于该第二绝缘层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的线迹通过各该穿孔,且对应于穿孔的部位形成一第二触点,每一第二触点正对着每一第一触点且与对应的第一触点保持一间距;最后将一双稳态显示薄膜配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上方即完成。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已知具备触控功能电子书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类同图3,揭示穿孔是由湿式蚀刻方式制得。
图5类同图3,揭示于第二绝缘层与双稳态显示薄膜之间增设有第三绝缘层。
图6类同图2,揭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位置是位于像素区的正上方位置。
图7类同图2,揭示多条电极相互电性连接后再外接至双稳态显示器的系统端。
图8类同图2,揭示电极是以间隔方式与双稳态显示器的系统端电性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双稳态显示器100,其包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一第一绝缘层18、多条第一电极20、一第二绝缘层22、多条第二电极24、一双稳态显示薄膜26与一用以侦测并判断出触压位置的系统端28,其中:
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包含有多条沿着第一方向D1平行设置的数据线12与沿着第二方向D2平行设置的扫描线14,所述数据线12与扫描线14相互交错形成多个像素区16。
该第一绝缘层18设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上,且覆盖所述数据线12、扫描线14与像素区16,该第一绝缘层18具有一平坦表面181。
所述第一电极20沿着第一方向D1平行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18的平坦表面181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一电极20恰位于所对应数据线12的正上方位置,且每一第一电极20的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系统端28。
该第二绝缘层22完全覆盖着第一绝缘层18与所述第一电极20,且具有多个对应各第一电极20并贯穿两侧面的穿孔221,前述穿孔221的形成是经过光刻胶涂布、曝光、显影、蚀刻、光刻胶去除等工艺而制得,在本实施例中,所涂布的光刻胶是使用负型光刻胶,而蚀刻步骤是采干式蚀刻方式,据以制得如图3所示的实质上为等径的穿孔221,各穿孔221并造成第一电极20部份呈裸露,于此定义,第一电极20对应于各穿孔221的裸露部位是形成一第一触点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智能终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热泵空调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