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4334.4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夏前军;于淼涵;刘建祥;郭玉海;来侃;孙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9/16 | 分类号: | B01D39/16;B01D53/86;B32B5/00;B32B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二恶英 分解 过滤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迎尘面(1)、支撑催化层(6)、基布层(4)和支撑层(5),迎尘面(1)包覆在支撑催化层(6)的一侧;基布层(4)的一面置于支撑催化层(6)的另一侧、基布层(4)的另一面置于支撑层(5)上;所述支撑催化层(6)由催化层(61)叠加覆盖在催化支撑层(62)上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迎尘面(1)由聚四氟乙烯纤维制成;支撑层(5)由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制成;催化层(61)由催化纤维制成,催化支撑层(62)由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制成;基布层(4)由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和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5)由支撑催化层(6)替代,支撑催化层(6)为两组,两组支撑催化层(6)分别设置在基布层(4)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迎尘面(1)包覆在支撑催化层(6)的催化层(61)上或包覆在支撑催化层(6)的催化支撑层(62)上。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支撑层和催化支撑层的制备,将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进行开松、混和、梳理、铺网、针刺,得到支撑层(5)和催化支撑层(62);
b、支撑催化层(6)的制备:将催化纤维进行开松后,通过气流成网形成催化层(61),然后叠加覆盖在催化支撑层(62)上,并经过针刺加固,得到支撑催化层(6);
c、基础毡材的制备:将两个支撑催化层(6)置于基布层(4)两侧,或者将支撑催化层(6)置于基布层(4)一侧,基布层(4)另一侧为支撑层(5),通过针刺加固形成基础毡材;
d、迎尘面(1)的制备:采用聚四氟乙烯纤维,经过纤维预处理、开松、梳理加工,得到迎尘面(1);
e、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的制备:将迎尘面(1)平铺在基础毡材上,通过针刺加工、后处理,得到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基布层(4)用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和,经机织加工而成,总克重为100~300克/平方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基础毡材中的催化层(61)总克重为500~1000克/平方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根据基础毡材中支撑层用纤维的品种进行不同的后处理,支撑层采用纤维若为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后处理包括热定型,温度160-320℃,时间2-10分钟;支撑层若采用玻璃纤维,后处理包括浸渍聚四氟乙烯乳液,然后焙烘,温度160-260℃,时间10-3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迎尘面(1)用聚四氟乙烯纤维细度为2~10分特,长度35~90毫米,预处理采用表面活性剂OP-10,与纤维重量比为1∶300~1∶800,喷洒到纤维表面,密闭24~72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除尘及二恶英分解双效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基础毡材中的支撑层总克重为300~800克/平方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3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机热泵的降噪系统
- 下一篇:改进的拳击玩偶和拳击动作再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