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装式配电箱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4292.4 | 申请日: | 2008-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0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丁正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荣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H02B1/46;H02B1/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输配电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家居、办公楼、工厂等场所的电器控制开关箱。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配电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的技术状态而言,绝大多数配电箱采用整张钢板折弯四周焊接成型、或者部分钢板折弯拼装焊接或利用配电柜骨架加各封板拼装或焊接而成。由于大多数配电箱是由焊接而成的,焊接时,由于钢板受热容易变形,从而造成配电箱箱体不规则,影响了箱体的外型美观,且焊接后需对箱体进行打磨,打磨工序不仅极其浪费工时并产生很大的环境污染。另外,成型后的配电箱在安装配电装置时,操作比较困难,有时只能靠人为的“野蛮”操作才能实现对箱内配电装置安装和输出电缆的连接,因此给安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运用配电柜骨架加各封板拼装或焊接而成的配电箱结构笨重、安装工序多,浪费材料成本,就是一台缩小的配电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型美观、生产工艺简单且安装方便的组装式配电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组装式配电箱,包括壳体、上盖板、下盖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板、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内门板及外门板,其中,所述壳体的上下端设有止口,所述上、下盖板的内边包容所述止口,所述上、下盖板分别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
上述一种组装式配电箱,其中,所述壳体两内侧分别固定一立向支撑,所述安装板两侧分别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立向支撑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组装式配电箱,其中,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的止口分别均匀设有若干模数孔。
上述一种组装式配电箱,其中,所述壳体两内侧分别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一立向支件,所述立向支件上下端之间各设有一横向支件,所述横向支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上盖板、下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门板通过所述立向支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另一侧设有一门锁。
上述一种组装式配电箱,其中,所述横向支件及所述立向支件的截面均为L形。
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组装式配电箱,由于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壳体上,从而方便了箱体的安装、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繁杂、高要求、长工时、污染重的焊接、打磨工作;而且避免了由于焊接不均匀、打磨不平滑带来的表面凹凸不平,使箱体的外形美观了,且上盖板、下盖板可以整体拆卸掉,以让出足够的空间给用户现场输出电缆,尔后再将上盖板、下盖板重新固定于壳体上,从而方便了箱体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组装式配电箱,包括壳体1、上盖板2、下盖板3,安装板5、门板7及内门板10,其中,所述壳体1的上下端设有止口13,所述上、下盖板2、3的内边包容所述止口13,安装板5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内门板10及门板7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上、下盖板2、3分别通过自攻螺钉4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壳体1、上盖板2、下盖板3由钢板通过多次成型折弯加工而成,钢板经过多次成型折弯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其不亚于配电柜型材骨架。所述壳体1两内侧分别固定一立向支撑6,所述安装板5两侧分别通过自攻螺钉4与立向支撑6固定连接,壳体1的上、下两端的止口13分别均匀设有若干模数孔101,立向支撑6可通过与模数孔101的配合,改变立向支撑6与壳体1的固定位置,安装板5在壳体1内的安装深度;壳体1两内侧还分别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一立向支件11,所述立向支件11上、下端之间设有一横向支件12,所述横向支件12的两端分别通过自攻螺钉4与所述上盖板2、下盖板3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门板10一侧与一侧的立向支件11可转动的连接,从而固定在壳体1上,另一侧设有一门锁9,本实施中,内门板10通过铰链8与立向支件11相连的,门板7通过铰链8或其他方式连接在壳体1上,内门板10上、下门边由一与上盖板2、下盖板3相连的横向支件12阻挡,安装比较简单,所述横向支件12与立向支件11的形状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横向支件12及所述立向支件12均为L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荣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向荣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灯光和雨刮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增强型玻璃纤维网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