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23851.X | 申请日: | 2008-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0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马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能明 |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206安徽省繁昌县孙***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粉末 团块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铸造业的原材料运输和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各类合金粉末,尤其近几年,随着工业环保意识的增加、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试图通过对机械切屑加工产生的大量各类金属粉末的回炉利用来降低铸件生产成本,人们加紧了对合金粉末回炉利用的研究。当前,国外普遍采用将各种粉末分类注入热温压力机压室,并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成型为球团或圆柱块,然后将其作为熔炼的回炉料处理。这种利用粉末的方法效果虽好,但设备投入不太适宜国内中、小铸造企业。迄今,国内对各类粉末的铸造熔炼再利用限于常规生产条件的限制而缺乏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使大量的各类合金粉末尚未得到积极的利用,每年造成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使各类合金粉末得到铸造熔炼的高效再利用的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该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在粉末中加入使之能成型的粘结剂,用象制芯那样的方法做成球形或圆柱形的团块,再将团块充分干燥,并用铁钳夹住团块芯骨的一端,向装有比粉末材料熔点高的金属液的浇包中浸蘸再提出,便立即形成一层象炸虾外皮那样的厚度均匀的较粉末材料熔点高的金属外壳;
所述用象制芯那样的方法作成球形或圆柱形的团块,并通过在比粉末材料熔点高的金属液的浇包中浸蘸形成该金属外壳;所述粘结剂的配比为:5%-7%水玻璃,其模数为2.6-3.0,比重为1.22-1.25。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通过将合金粉末与粘结剂混合成型,经在比其粉末材料具有更高熔点的金属液里浸蘸形壳能使合金粉末团块在熔炼过程中不会造成过度氧化,合金粉末的有效收得率达到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铁合金粉末为例)。
该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在粉末中加入使之能成型的粘结剂,用象制芯那样的方法做成球形或圆柱形的团块2,再将团块充分干燥,并用铁钳5夹住团块芯骨1的一端,向装有比粉末材料熔点高的金属液的浇包中浸蘸再提出,便立即形成一层象炸虾外皮那样的厚度均匀的较粉末材料熔点高的金属外壳;用象制芯那样的方法作成球形或圆柱形的团块,并通过在比粉末材料熔点高的金属液的浇包中浸蘸形成该金属外壳;粘结剂的配比为:5%-7%水玻璃,其模数为2.6-3.0,比重为1.22-1.25。
由图1可见,本发明合金粉末团块处理方法包括:将铸铁屑+粘结剂(加5%-7%水玻璃;其模数为2.6-3.0,比重为1.22-1.25)按制芯方法与芯骨1一起做成圆柱形铁合金团块2后,用铁钳5夹住团块芯骨,向装有钢液4的浇包3浸蘸后提出,通过控制浸蘸钢液温度和时间,获得一定厚度均匀的钢壳团块6。
如果把这种团块作为铁合金回炉料配入冲天炉炉料中,它在下降到熔化带之前不会飞散燃烧,利用率很高。其它合金粉末团块的制作方法与铁合金粉末团块相似;只是所需粘结剂不一样,所用浸蘸的金属液不一样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能明,未经马能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38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