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传输线综合布线的计算机控制装置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22979.4 | 申请日: | 2008-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3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万锦华;郭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泗洪县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5B15/02;H04L12/24;G06Q5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 地址: | 2239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传输线 综合布线 计算机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的电力传输线综合布线技术领域,尤其是综合布线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布线工程经过10年的发展已日益成熟,传输介质的性能不断提升,布线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但布线系统的管理却常被忽略。综合布线的灵活性使得用户可以在系统维护中任意增减或者跳接,改变网络连接。大部分的网络故障正是由于跳线连接错误导致的,对繁琐、复杂的配线进行流程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规模庞大的布线系统中更是如此。如今网络用户变化很快,所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能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和苛刻。管理人员要清楚地知道工作区的信息点与配线架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及时的跳接。如果网管人员还是借助传统的竣工图纸和不断进行人工修改的图纸来维护布线结构的更新,就相对十分困难,且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综合布线的计算机控制装置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计算机控制装置包括:一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或变更与变电所相连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一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录入模块录入或变更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一查询模块,用于调取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以及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查询模块调取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
还包括一数据输出打印模块,用于将显示模块显示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输出打印。
本发明计算机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步:录入与变电所相连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
第二步:判断与变电所相连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有无变动,无变动转第三步,有变动转第一步,重新录入;
第三步:存储上述录入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
第四步:查询上述存储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
第五步:显示上述查询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
所述的计算机控制方法,还包括第六步:输出打印显示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计算机操作,对与变电所相连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录入、存储、查询调取以及显示,整个布线的管理智能化、方便了对布线的管理,可以随时改变或调整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以及满足跳接的需求,还可以将与变电所相连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打印输出,方便实地技术人员的检修或维护。
2、本发明采用计算机操作,使得布线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了布线管理的效率,也降低了出错的可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布线管理的可靠度,除非计算机出现故障。
3、本发明布线控制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操作,且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极低,不需要熟知工作区的信息点与配线架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只要熟知电脑的简单操作即可,一方面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布线管理的资本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2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计算机控制装置包括一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或变更与变电所相连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比如各种线缆编号,及备注楼层位置,配线架号、在哪一层、第几个端口等信息;一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录入模块录入或变更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一查询模块,用于调取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比如输入线缆的编号,可以快速显示出所输线缆所在的位置,上连和下连的设备,用途,生成完整的网络拓扑图,生成图形方式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给用户查看;以及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查询模块调取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本发明装置还包括一数据输出打印模块,用于将显示模块显示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输出打印。可以非常方便支持,客户信息点及网络设备的增加、修改、删除、变更等。本发明布线计算机控制的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录入与变电所相连的各配线架的端口信息;
CString name,bh,des,ethnum,ueth,deth;
int i;
m_edit1.GetWindowText(bh);
m_edit2.GetWindowText(name);
m_edit3.GetWindowText(des);
ethnum.Format("%d",m_combo6.GetCurSe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泗洪县供电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泗洪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2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