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银水溶液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22606.7 | 申请日: | 2008-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陈宇岳;吴晓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海锋 |
| 地址: | 21512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水溶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银水溶液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贵金属金、银、铜为代表,其中因为纳米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得到最多的关注。纳米银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在化纤中加入少量的纳米银,可以改善化纤制品的某些性能,并使其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在氧化硅薄膜中掺杂适量的纳米银,可使镀这种薄膜的玻璃有一定的光致发光性;用纳米银敷料涂烧伤创面及久治不愈的痔疮,可收到良好效果。因此纳米银在抗菌材料、高效催化剂、润滑剂、光吸收材料、涂料、传感器、导电浆料、高性能电极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材料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重要课题。
纳米银的制备及改进技术从纳米抗菌材料起始以来就成为研究者及开发商们广泛关注的热点。纳米银的制备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和真空蒸镀法等。化学法制备的银颗粒最小可达几纳米,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缺点是得到的银颗粒不易转移和组装,而且容易包含杂质,且容易发生聚集。物理法主要是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等。其中化学还原法因为所需实验条件简单、节能而得到很好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以高聚物为稳定剂的纳米银溶液和纳米银粉体的制备方法”[CN1653907]中,公开了一种以高聚物为稳定剂的纳米银溶液和纳米银粉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浓度为0.001~0.05g/ml水溶性高聚物稳定剂与浓度为0.001~0.1mol/L硝酸银复合,再使用浓度为0.001~0.2mol/L水溶性还原剂将硝酸银还原为纳米银,纳米银的粒径为5~100nm。
在制备纳米银水溶液的过程中,目前普遍还存在以下问题:(1)必须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对纳米银进行分散,防止纳米银的团聚;(2)往往要选择合适的还原剂使银离子还原为纳米银;(3)应用于纳米银功能材料的制备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粘合剂,使纳米银固定在材料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稳定性好的纳米银水溶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纳米银水溶液制备方法,将质量百分比为0.01%~5%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水溶液与质量摩尔浓度为0.01~0.5mol/L的硝酸银溶液混合,在10~100℃搅拌1~120min,获得粒径为1~100nm的纳米银水溶液。
所述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为由酸酐、含有双键并含有羧基或酯基的单体中的一种与多胺基单体合成。
所述的酸酐、含有双键并含有羧基或酯基的单体包括丁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环丁酸酐、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所述的多胺基单体包括乙二胺、二乙烯基三胺、三乙烯基四胺、四乙烯基五胺、五乙烯基六胺或六乙烯七胺。
所述的季铵盐为端氨基超支化合物与季铵化试剂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氯-甲基三甲基氯化铵和N-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氯化铵中的一种反应后得到。
端氨基超支化合物为一种具有三维结构、表面具有丰富氨基、亚胺基和叔胺基的水溶性聚合物,本发明利用端氨基超支化大分子及其季铵盐表面具有丰富的氨基、亚胺基和叔胺基对银离子的络合作用,在纳米银水溶液制备过程中可作为银离子捕捉剂,吸附溶液中的银离子并与银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同时,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及其季铵盐在一定温度下可以使络合的银离子发生自催化原位还原反应,使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因此,在纳米银水溶液制备过程中不需额外加入还原剂。由于端氨基超支化大分子及其季铵盐内部有空腔,对纳米银具有包结作用,同时,端氨基超支化大分子也具有分散剂的作用,从而防止生成纳米银的团聚,在纳米银水溶液制备和应用过程中不需额外加入分散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纳米银水溶液制备方法简单,加入一种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及其季铵盐就实现了分散剂(或稳定剂)、还原剂或粘合剂的功能,且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及其季铵盐水溶液的pH刚好满足纳米银水溶液的制备,不需调节pH值。
2、制备得到的纳米银水溶液稳定性好,纳米银粒径小,在纳米银功能材料中应用时具有用量少,抗菌效率高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纺织、医疗卫生、食品、涂料、塑料等领域中。
3、采用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及其季铵盐具有聚阳离子特征,对纳米银的抗菌具有协同作用;同时,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及其季铵盐本身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在将本发明的纳米银水溶液应用于功能材料时,能够发挥粘合剂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2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轧厂热镀锌机组磷酸盐雾净化装置
- 下一篇:用于立式张力辊的格栅式弧形导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