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产品加工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2258.3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谢柏明;方志明;陈丽丽;杨莲芬;楼亚男;张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2;C02F1/50;C02F1/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产品 加工 废水 深度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产品加工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的工艺。
背景技术
在海产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面,国内外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废水的处理工艺上。通常的废水处理单项技术运行成本较高,处理出水常常难以达标排放。国内外对海产品加工废水处理主要是末端控制,采用的技术主要为:混凝+接触氧化工艺、气浮—强化A段—A/O工艺、气浮+A/O+CASS工艺、气浮+接触氧化工艺、AB(吸附—生物降解)工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UASB+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气浮+SBR工艺、絮凝床+SBR工艺等。国内大多数海产品加工废水处理都没有从清洁生产、用水平衡、资源回收角度系统分析海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特点,进行废水的综合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产品加工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的工艺,能够对海产品加工废水进行综合处理。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对海产品加工废水依次进行如下步骤处理:
1)、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
2)、膜-生物反应器(MBR);
3)、消毒,经消毒后的水送至用水点回用。
本发明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由于经采用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ABFT),主要针对经预处理后的废水中指标偏高的氨氮。由于水中的BOD值已很低,前级的生化工艺很难再进一步降低。因此采用生物酶强化的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则可进一步有效去除氨氮,去除率在70%以上。
由于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中,其微生物群组成比较复杂,又在接近兼氧的环境中作用,因此部分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分解成易于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因此通过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的高效率生化,使出水的CODcr大大降低,去除率可达50%以上,以满足生产用水的指标要求。由于膜-生物反应器可直接滤除悬浮物(SS),因此无需二沉池。
正是曝气生物流化床和膜-生物反应器这两种工艺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曝气生物流化床通过其中复杂的生物菌群,通过水解断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使其成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为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创造有利的生化条件;同时,曝气生物流化床培养出来的时代周期长易流失的硝化菌,则可以被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组件截留,极大避免了硝化菌群的流失,有效地提高了组合工艺的去除氨氮的能力。这两种工艺的有机组合,是本发明工艺的关键所在,两者缺一不可,前后顺序也不可互换。
另外,本发明工艺还运行安全、可靠;对COD、氨氮去除效果好;产水水质稳定;操作维护简便;占地面积小。
它还具有以下突出的技术效果:
1、极大程度地减少了COD和氨氮的排放量。
按中型规模的海产品加工企业,每天排出的废水量为1600m3/d,采用本发明工艺进行回收利用,回收量按50%计,为800m3/d,COD的下降值按50mg/l计,氨氮的下降值按30mg/l。每年向大海可少排废水近30万吨,COD总量1.5万千克,氨氮0.9万千克。清洁生产效果十分明显。
若以全国计算,海产品加工废水年产生总量为近1亿吨。若均能按本发明工艺进行回用后,全国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近0.5亿吨,减排COD的总量为250万千克,氨氮总量150万千克,极大地减少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大大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极大减少工厂取水量。
全国每年0.5亿吨的海产品废水水回收利用后,可以减少当地的外部取水量,这对于缓解许多地方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3、有效增加海产品加工企业的效益
经测算,本发明提供的回收工艺路线,每吨废水在预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成本不到2元;而大多数沿海海产品加工企业用水的每吨成本在3元以上。由此可计算,全国的海产品废水回收后,可增加效益0.5亿元。无疑,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1、对海产品加工废水进行前期处理至以下指标:
CODcr:60-100mg/l;BOD5:20-40mg/l;NH3-N:40mg/l以下,SS:50mg/l以下,pH:6-9;
该步骤可采用以下方法:气浮+A/O(缺氧/好氧)+CASS(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22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