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仿生技术提取蜂胶活性成分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21710.4 申请日: 2008-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1757037A 公开(公告)日: 2010-06-30
发明(设计)人: 陈群;吴菁 申请(专利权)人: 湖州来色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菁
主分类号: A61K35/64 分类号: A61K35/6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31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仿生 技术 提取 蜂胶 活性 成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关于蜂胶中活性成分的新提取方法,属于天然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蜂胶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其显著的疗效和神奇的多种功能已经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蜂胶是蜜蜂从胶原植物生枝腋芽处采集的树脂类物质与蜜蜂内分泌物的复杂化合物。蜂胶的化学成分非常的复杂,对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德国。1910年Kustenmacher从蜂胶中鉴定出肉桂醇和肉桂酸。现代科学分析从蜂胶中鉴定出305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71个,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59个,氨基酸25个,醛与酮类19个,甾体类6个,糖类9个,烃类25个,醇、酚类和其他化合物24个。新采集的蜂胶约含有55%树脂和香膏,30%蜂蜡,10%芳香挥发油,5%的花粉等杂物。蜂胶中丰富的黄酮类和萜烯类物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种类很多,大多在各环都有酚羟基取代,黄酮类化合物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目前国人黄酮摄取水平远未达到有益摄取量。黄酮类化合物能使冠状动脉、脑血管血流量增加,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抗D、律失常、软化血管、降血糖、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等作用。

蜂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之多是其他天然植物所不及的,现已分离出来并已鉴定结构的有70多种,如槲皮素、白杨素、金合欢素、芦丁等,从蜂胶中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新的药理学作用进行研究一直受到人们重视。

天然蜂胶中活性功能性成分种类多,已报道多种方法对蜂胶中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但每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存在差异同。从蜂胶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进行溶液或溶剂提取,常用有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丙酮提取法、醇提取法、酶解法等方法。随着提取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于蜂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超临界多重萃取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方法、高压提取法、超声波技术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等。近年来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即半仿生提取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简称SBE法)是孙秀梅、张兆旺等首先提出的关于中药提取的新工艺。陈晓娟等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半仿生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工艺条件为:杜仲叶为原料,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的缓冲溶液作为提取液,m(杜仲叶)∶m(提取液):1∶20,提取液pH值分别为2.0、7.5、8.3在70℃,每次提取1h,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得率达1.44%,黄酮得率达0.044%。

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简称SBE,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模拟口服药物经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环境,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是为经消化道口服给药的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半仿生提取法符合药物经胃肠道转运过程、适合工业化生产、体现了中医治病综合成分作用的特点,又有利于用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在具体工艺选择上既考虑了活性混合成分又以单体成分作指标,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混合物的综合作用又能利用单体成分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而且有效成分损失少,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半仿生提取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而且还有利于制剂和使用。

半仿生法用于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对于复方制剂的提取相当有效。蜂胶是一种很复杂的化合物,里面的活性有效成分的物质也很多,各自的化学性质及酸碱度也不一样,所以半仿生法用于蜂胶有效成分的提取有很大的优势,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在本发明完成之前,关于用半仿生法提取蜂胶中的功能性成分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提取蜂胶活性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以蜂胶活性成分为药物原料的研制口服液、滴丸、胶囊剂等。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提供以蜂胶的活性成分作为主要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来色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菁,未经湖州来色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