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管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20778.0 | 申请日: | 200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 发明(设计)人: | 陆颂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港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41/03 | 分类号: | F16L41/03;F16L33/2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105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头领域,具体讲是涉及一种螺旋式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管接头通常用作各种类型的流体系统的转接件,作为其基本形状,管接头是一小段管子,其两端适合于连接流体系统内的其它部件或其它管道。现有技术中经常看到的一些软管接头,包括三通接头、四通接头、五通接头等等,一般都是由接头座和若干个接头铸造成一体,其中每个接头均设有内孔,且每个内孔在接头座内全部沟通。但是这种可拆式软管接头存在以下的缺点:①由于其接头端的外圆周面是由多个锥形体叠加而成的,因此在套上软管的时候会造成套接困难、安装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样会大大降低装配的生产效率。②又由于接头座与若干接头是铸造成一体的,使接头的气密性不好,容易产生漏气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套接软管容易、安装快捷、能提高生产效率的软管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软管接头,包括接头座和具有内孔的多个接头,所述的多个内孔在接头座内部连通,所述的每个接头的外圆周面均为螺旋式连接而成的锥形体。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接头部分是螺旋式连接而成的锥形体,当与软管套接时,就可以把软管螺旋式拧入接头,这样既省力、速度快,又能提高装接的生产效率。
作为改进,所述的接头座为正棱柱,所述的多个接头中的其中一个可拆式连接在接头座的端面上,其余接头均匀可拆式连接在接头座的侧面上。采用这种可拆式连接结构,使维修、安装、使用更方便,同时可以不采用铸造的方式,使软管接头的气密性更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所述的每个接头的一端具有螺纹,所述的接头座上具有与螺纹相配的螺纹孔。采用这种结构后,使接头的结构更简单、加工更容易。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接头的另一端为接头端,所述的接头端与螺纹之间为夹持体,所述的夹持体为正六边形。采用正六边形的夹持体,使接头在拧入接头座时用到扳手等工具更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软管接头的五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软管接头的六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软管接头的接头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孔;2、接头;3、接头座;4、螺母;5、螺纹;6、夹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软管接头,如图1所示的五通软管接头,包括接头座3和具有内孔1的五个接头2,所述的内孔1在接头座3内部连通,所述的接头座3为正四棱柱,所述的五个接头2中的四个接头2分别可拆式连接在接头座3的四个侧面上,另外一个接头2可拆式连接在接头座3的一个端面上,所述的五个接头2的外圆周面为螺旋式连接而成的锥形体。以上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五个接头2的另一端为螺纹端,并通过并紧螺母4螺纹连接在接头座3一个端面及四个侧面上的螺纹口内。
由图2所示的本发明软管接头的六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本六通软管接头,包括接头座3和具有内孔1的六个接头2,所述的内孔1在接头座3内部沟通,所述的接头座3为正五棱柱,所述的六个接头2中的五个接头2分别可拆式连接在接头座3五个侧面上,另外一个接头2可拆式连接在接头座3的一个端面上,所述的六个接头2的外圆周面为螺旋式连接而成的锥形体。以上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五个接头2的另一端为螺纹端,并通过并紧螺母4螺纹连接在接头座3一个端面及四个侧面上的螺纹口内。
由图3所示的本发明软管接头的接头结构示意图可知,所述的接头2一端具有螺纹5,所述的接头座3上具有与螺纹5相配的螺纹孔;所述的接头2的另一端为接头端,所述的接头端与螺纹5之间为夹持体6,所述的夹持体6为正六边形。
本发明软管接头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结构,所述的接头数量可以有其他变化,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七个等等。这些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港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港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0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环辐射单元和平板天线
- 下一篇:工厂控制系统和联锁原因确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