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品自动签收、签发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19764.7 | 申请日: | 2008-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罗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绳彬 |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7/00;G07C11/00;A47G29/12;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3430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品 自动 签收 签发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有关于无线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当中的应用,具体地讲是一种物品自动签收、签发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网上购物(B2C),个人拍卖(C2C)等所对应的个人物流业务需求发展迅猛。然而在上门取送快件环节上,快递员和个人客户都存在着极大的不便。
快递员的不便:由于快递员上门取送快件的工作通常是在白天,常常遇到个人客户不在家,比如在公司上班。因此目前快递员上门取送快件的通常方法是:个人客户和快递公司之间事先联系,约定好快递员上门的时间,然后快递员在约定的时间内上门取送快件。
此种做法的不便之处在于:由于上门之前需要事先联系好上门时间,因此快递员上门的时间受限制、即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上门,从而给快递员和客户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很多时候快递员并没有事先约定好上门时间;即便事先约定好了,快递员送货上门时个人客户仍有可能不在家。像这些当快递员已经上门时却遇到个人客户不在家的情形,通常会有如下做法:
A快递员浪费时间等待直至个人客户出现;
B快递员没等个人客户签收,把快件丢在家门口就走了;
C找人代签收,由于快递行业规定的完善的代签收办法太繁琐,加上代签收人也不清楚快件的细节,现实操作中往往很草率极易出现纠纷。
D快递员下次再来,如果连续三次都没有签收到就留下一张通知单,个人客户根据通知单上的信息去附近邮局或是快递公司认领。这就不是真正的上门取送快件服务。
个人客户的不便: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当前大多数个人物流客户要求快递公司将自己通过网络购物等方式买回来的私人物品送到公司,往往是耽误工作时间签收这些私人的快件。另一方面,当要发送快件时,个人也往往将待发快件带到公司,在工作时间叫来快递签发这些私人的快件。随着网络购物在未来将更加普及和频繁,这种将私人物品送到公司签收和签发的方式将会显得越来越不合理。
在中国公开号CN1568445的“包裹箱电子设备和物流系统”的发明专利中揭示了如下的方法,即从物流商的角度来考虑,主要解决了在运输途中随时对高价值物品的监测和数据收集的问题。在上门取送快件环节上,并没有让快递员和个人客户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快件的全天候自动签收和签发。该方法带给最大方便的是物流商,而不是个人客户。此发明对个人客户的不便之处还在于:这种包裹箱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它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送货到门,个人客户最终得找到包裹箱所在地取快件,而不是在家门口;另外在上门收件环节上,快递员还是要亲自上门收取个人客户快件后,再放进此包裹箱内,还是存在因快递员和个人客户之间很难凑到同一时间在同一场所,实现当面签发时经常要浪费时间等待。在上门取送快件的环节上,还是不能让快递员实现全天候的派件上门和上门取件。
因此,就需要一种更合理、完善的物品签收和签发的方法。
在此,将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051359A”的“基于位置信息的射频识别标签及防冲突方法”和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126575A”的“利用射频识别的食品管理冰箱”的专利文献引用于此,作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自动签收、签发方法及其系统,以实现物品签收和签发的自动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物品自动签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带有可识别标签的物品放入到内置有标签识别器的邮箱内;检测所述邮箱内的带有可识别标签的物品,生成物品放入信息;将所述物品放入信息发送给用户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物品放入信息确认物品的签收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品自动签发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带有可识别标签的物品从内置有标签识别器的邮箱内取出;检测所述邮箱内的带有可识别标签的物品,生成物品取出信息;将所述物品取出信息发送给用户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物品取出信息确认物品的签发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绳彬,未经罗绳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社区电视商务系统及运营模式
- 下一篇:电子射线杀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