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C5~C7烷烃组成的溶剂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9344.9 | 申请日: | 200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鲁强;郭庆洲;王轶凡;董维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47/02 | 分类号: | C10G4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5 c7 烷烃 组成 溶剂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剂油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溶剂油广泛应用于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 品、香料、化工聚合,医药生成加工以及在IC电子部件的清洗等方面。
据统计,市场上销售的溶剂油有200多种。现有技术中,它们可以作为石 油产品在石油炼制过程中获得。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溶剂油的方法通常包括:切 取馏分和精制两个过程。切取馏分过程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由常压塔直接切 取;将相应的轻质直馏馏分再切割成适当的窄馏分;和将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 分馏。各种溶剂油馏分一般都需要经过精制加工,以改善色泽,提高安定性, 除去腐蚀性物质和降低毒性等。常用的精制方法有碱洗,白土精制和加氢精制 等。
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溶剂油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其中所含芳烃很难被彻底 脱除。例如,在溶剂油脱芳烃的四种主要主要方法中:加氢法,通常可使6号 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至0.05%;磺化-氧化精制,石油溶剂磺化-氧化精制 技术可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至0.1%;萃取精馏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 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精馏法可使6号溶剂油中的苯含量降到0.5%;吸附法, 分子筛吸附脱芳烃技术可使6号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0.01%。
采用如正丁烷和异丁烷聚合、加氢和蒸馏精制的方法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 无毒性异构烷烃溶剂油。但该方法的主要缺陷则是成本高、投资大,同时也难 以得到类似于6号溶剂油这类轻质溶剂油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C5~C7烷烃组成的溶剂油产品及 其制备方法。
一种由C5~C7烷烃组成的溶剂油,由0.5-70重量%的C5、20-90重量%的 C6和0.5-70重量%的C7烷烃组成,其中,所述C5、C6和C7的烷烃中99-100 重量%为链烷烃。
一种由C5~C7链烷烃组成的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包括:a)在氢气存在和 加氢精制反应条件下,将馏分为20~160℃的F-T合成产物与加氢精制催化剂 接触,得到一种加氢精制油;b)蒸馏分离由步骤a)得到的加氢精制油;其 中,以色谱分析表征,所述加氢精制反应条件和蒸馏分离使经加氢精制的油中 的烯烃含量为0,所述溶剂油的组成为:0.5-70重量%的C5烷烃、20-90重量 %的C6烷烃和0.5-70重量%的C7烷烃,其中,所述C5、C6和C7的烷烃中 99-100重量%为链烷烃。
本发明提供的由C5~C7链烷烃组成的溶剂油,可作为常规的溶剂油如6 号溶剂油广泛用于各个不同领域使用。此外,由于该溶剂油纯度高,不含芳 烃,特别适合作为抽提用溶剂油用于植物油的生产加工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方法中的一种蒸馏分离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溶剂油,优选由2-40重量%的C5、40-70重量%的C6和 2-40重量%的C7烷烃组成。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溶剂油制备方法,以色谱分析表征,优选所述b)蒸馏 分离使最终所述溶剂油的组成为:2-65重量%的C5烷烃、25-85重量%的C6烷 烃和2-65重量%的C7烷烃。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用F-T合成馏分为天然气、煤等物质在已知的 条件下生成的合成气,通过F-T法得到的烃类组成的混合物或经过加氢预处理 (包括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等反应)后的产物。优选其中的初始沸点为20 ℃以上,终馏点为160℃以下的馏分油。
所述加氢精制反应,以加氢脱除费托合成馏分中的烯烃和氧为目的。关于烯 烃加氢饱和以及加氢脱氧反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其中,所涉及的加氢 精制催化剂及反应条件可以是本领域惯用的催化剂及操作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3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