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硅分子筛的改性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9342.X | 申请日: | 200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4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朱斌;林民;舒兴田;慕旭宏;罗一斌;汪燮卿;史春风;汝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9/89 | 分类号: | B01J29/89;C07D301/08;C07D303/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筛 改性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改性钛硅分子筛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贵金属 改性处理钛硅分子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经改性合成得到含贵金属钛硅分子 筛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硅分子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开发的新型杂原子分子筛。目前已合 成出的有MFI型结构的TS-1,MEL型结构的TS-2,MWW型结构的MGM-22以及具 有较大孔结构的TS-48等。其中意大利Enichem公司开发合成的钛硅分子筛 TS-1,是将过渡金属元素钛引入具有ZSM-5结构的分子筛骨架中所形成的一种 具有优良催化选择性氧化性能的新型钛硅分子筛。TS-1不但具有钛的催化氧化 作用,而且还具有ZSM-5分子筛的择形作用和优良的稳定性。采用TS-1分子筛 作为催化剂,可以催化多种类型的有机氧化反应,如烯烃的环氧化、烷烃的部 分氧化、醇类的氧化、酚类的羟基化、环酮的氨氧化等。由于TS-1分子筛在有 机物的氧化反应中,可采用无污染的低浓度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避免了氧化 过程工艺复杂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具有传统氧化体系无可比拟的节能、经济和 环境友好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反应选择性。
过氧化氢(H2O2)是公认的绿色氧化剂,其氧化副产物只有水。由于H2O2极不稳定,遇热、光,粗糙表面、重金属及其它杂质会分解,且具有腐蚀性, 在包装、储存、运输中要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因此,将H2O2生产工艺与使用 H2O2下游工艺相结合,才可更有效的利用这一化工产品。
有许多文献报道了将Pt、Pd、Au负载在钛硅材料上用于原位生成H2O2的有 机物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研究(如US 6867312B1、US 6884898B1和“J.Catal., 1998,176:376-386”等)。Appl.Catal.A:Gen.,2001,213:163-171报 道了环氧化丙烯生成环氧丙烷(PO)的研究,H2和O2在Pd等贵金属活性位上反 应原位生成H2O2中间物,然后生成的H2O2中间物在邻近的Ti4+位上环氧化丙烯生 成环氧丙烷,虽然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但存在催化剂活性较低以及催化 剂稳定性差等缺陷。
CN1387948A公开了一种氢氧气氛中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催化剂,是用浸 渍法将钯和铂的化合物负载到钛硅分子筛上来制备双功能钯-铂-钛硅分子筛 催化剂;然后将纳米级过渡金属化合物与上述制备的钯-铂-钛硅分子筛催化 剂混合,得到钯-铂-过渡金属-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体系。
CN1421389A公开的方法,包括将硅的水溶液与已经合成出的TS-1分子筛 按照分子筛(克)∶Si(摩尔)=(70-1500)∶1的比例混合均匀,将所得混合 物在反应釜中于80-190℃的温度下反应0.1-150小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 到的用硅改性的TS-1分子筛;CN1245090A公开的方法,包括将已合成出的TS-1 分子筛、酸性化合物和水混合均匀,并在5-95℃下反应5分钟至6小时,得到 酸处理的TS-1分子筛,将所得经酸处理的TS-1分子筛、有机碱和水混合均匀, 并在密封反应釜中于120-2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反应2小时至8天时间, 然后将所得产物过滤、洗涤并干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Pt、Pd等贵金属负载的钛硅材料用作有机物选择性氧化反应 催化剂时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用含贵金属的化合物对钛硅 分子筛材料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改性所得钛硅分子筛用于原位合成H2O2的有 机物选择性氧化时,活性高,稳定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3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