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花种子萌发培养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18432.7 | 申请日: | 2008-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2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霞;宋松泉;何明高;宋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100093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兰花 种子 萌发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兰花种子萌发培养基。
背景技术
兰科植物约有775属,19500种,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主产南美和亚 洲热带。我国有166属1000多种,主要分布在江南各省,以广东、海南、云南和 台湾居多。兰科植物是一个特殊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中最为进化的科之一;其 中白芨、天麻等可药用;少数可作香料植物,如香子兰等;而大多数种类色彩艳丽、 花期长,可作为名贵的观赏植物,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在我国列入重点保护的1300种濒危植物中,兰科植物占了1200余种,达90% 以上,主要因为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困难,萌发率比较低,一般不超过5%。 兰花种子非常小(一个蒴果中有几万到上百万粒种子,呈粉尘状),无胚乳,仅有 分化不完全的胚细胞,在种子萌发阶段一般要依靠菌根真菌为其提供养分,不同的 物种所需的菌根真菌不同。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兰花市场需求,人们开始采用非共生萌发方法人工栽培兰 花。但目前的方法中兰花种子萌发周期较长、萌发率不高,不能满足引种栽培和规 模化种植的需要。
附生兰(Epiphytic)主要附生在热带雨林的树干或有少量腐殖质的悬岩上, 又称为气生兰,如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 Lindl.)、万代兰(Vanda)和安 诺兰(Anota hainanensis(Rolfe)Schltr.)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萌发兰科植物种子的培养基。
本发明所提供的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培养基,由终浓度为144.07-96.05mg·L-1的NH4NO3、终浓度为40.40-26.93mg·L-1的KNO3、终浓度为528-352mg·L-1的 CaCl2·2H2O、终浓度为444-296mg·L-1的MgSO4·7H2O、终浓度为107.29-71.53 mg·L-1的KH2PO4、终浓度为0.83-0.1038mg·L-1的KI、终浓度为6.2-0.775 mg·L-1的H3BO3、终浓度为22.3-2.7875mg·L-1的MnSO4·4H2O、终浓度为 8.6-1.075mg·L-1的ZnSO4·7H2O、终浓度为0.25-0.0313mg·L-1的 Na2MoO4·2H2O、终浓度为0.025-0.0031mg·L-1的CuSO4·5H2O、终浓度为 0.025-0.0031mg·L-1的CoCl2·6H2O、终浓度为27.8-3.475mg·L-1的FeSO4·7 H2O、终浓度为37.3-4.6625mg·L-1的Na2·EDTA、终浓度为100-12.5mg·L-1的肌醇、终浓度为0.5-0.0625mg·L-1的烟酸、终浓度为0.5-0.0625mg·L-1的盐酸吡哆醇、终浓度为0.1-0.0125mg·L-1的盐酸硫胺素、终浓度为2-0.25 mg·L-1的甘氨酸、终浓度为750-300mg·L-1的酪蛋白胨、终浓度为45-20g·L-1的土豆泥、终浓度为30-15g·L-1的蔗糖组成,用水定容。
所述培养基的pH值可以为5.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8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低电压次带隙电压参考产生器
- 下一篇:封孔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