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胡杨向水性基因PeXET及其启动子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8322.0 | 申请日: | 200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芳;王天祥;严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C07K14/415;A01H1/00;A01G9/02;A01G7/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胡杨 水性 基因 pexet 及其 启动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水性基因,更具体地,涉及胡杨的根系向水性基因PeXET基因(SEQ ID No.1),及该基因翻译的蛋白质(SEQ ID No.2)。本发明还涉及胡杨向水性基因PeXET基因的启动子(SEQ ID No.3)。本发明还涉及PeXET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应用。另外,本发明还涉及植物根系向水性反应诱导装置。
背景技术
能够在干旱沙漠地区建群生长的高大乔木唯有胡杨(王世绩等,胡杨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9,1995),胡杨是十分珍贵的木本植物抗逆种质资源,因此对它在耐逆机制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
胡杨(Populus.euphratica Oliv.)是杨柳科(Salicaeae)杨属(Populus)中最古老、最原始的树种,起源于化石种变叶杨。胡杨作为一种孑遗植物,起源于水源充足之地。然而,随着其生长地域环境的变迁,长期的干旱和沙漠化的环境适应性使其同化器官的形态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表现为在同一株树体上出现了多种形态的叶(郑彩霞等,胡杨多形叶气孔特征及光合特性的比较,林业科学,42(8):19-24,2006)。而这些多种形态的胡杨叶片在发育过程中,其光合特性上发生了变异(邱箭等,胡杨多态叶光合速率与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吉林林业科技,3:19-21,2005),叶片具有非均匀性开闭的气孔、从披针形到锯齿卵圆形叶的气孔密度变化为从小到大等特点(郑彩霞等,胡杨多形叶气孔特征及光合特性的比较,林业科学,8:19-24,2006),叶片的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生境中干旱和高光强环境下的恶劣条件。
1.胡杨的耐旱研究
胡杨极其耐旱,有“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之盛誉。通过对胡杨形态学和叶片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王锡琳等,胡杨播种育苗技术,林业科技通讯,1:1-2,1985),胡杨具有典型旱生型树种的一些特征。
形态学上的特征:
(1)叶的异形性和革质、叶面有蜡质的覆被,叶细长、硬而厚,有利于树体减少水分的消耗;
(2)小枝披有蜡质和短绒毛、有利于折射强光的辐射和减少水分消耗;
(3)通常树干矮小而粗壮,有利于抗风。
叶的解剖学特征(罗秀英等,新疆几种旱生植物叶(同化枝)的解剖结构观察,新疆大学学报,1:77-85,1986):胡杨叶片角质层厚大;气孔下陷深度大;栅栏组织高度发达;疏导组织发达;胡杨叶内含有晶簇细胞,这对于保持叶内水分减少水分丧失具有特殊作用;机械组织强化(蒋进,极端气候条件下胡杨的水分状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干旱区研究,2:35-38,1991)。
在自然界中,胡杨具有典型的根系向水性生长的特性。研究胡杨根系向水性耐旱生长机制具有典型的林业特色和极端重要的应用价值。
2.根系向水性的研究进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8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