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性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7587.9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张平;袁俊;刘芳;彭聪;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4 | 分类号: | H04W36/14;H04W7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 杉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性 管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移动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装置和多连接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装置,用于根据终端业务的需求产生触发指令,并在判断出该终端处于多连接状态时,发送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中包含该终端的网络连接标识信息;
所述多连接管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触发装置发送的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根据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标识信息,获取该终端当前已接入网络的已有连接网络信息以及终端业务需求信息,根据所述获取到的已有连接网络信息以及终端业务需求信息,从该终端的当前已接入网络中,选择出满足所述终端业务的需求的承载网络,并返回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给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中包含采用选择出的承载网络承载所述终端业务的指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触发指令产生单元,用于根据终端业务的需求产生触发指令;
第一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触发指令产生单元产生触发指令后,判断出该终端处于多连接状态时,发送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中包含该终端的网络连接标识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指令产生单元、判断单元和第二请求消息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触发指令产生单元,用于根据终端业务的需求产生触发指令;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触发指令产生单元产生触发指令后,判断该终端是否处于多连接状态,并在判断出该终端处于多连接状态时,指示第二请求消息发送单元发送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指示,发送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中包含该终端的网络连接标识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指令产生单元产生的触发指令中包含该终端的网络连接标识信息,根据所述触发指令中包含的该终端的网络连接标识信息,判断该终端是否处于多连接状态。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多连接管理装置返回的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
指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中包含的采用所述选择出的承载网络承载所述终端业务的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承载网络承载所述终端业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接管理装置包括:
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触发装置发送的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多连接管理请求消息中包含的该终端的网络连接标识信息,获取该终端当前已接入网络的已有连接网络信息以及终端业务需求信息;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已有连接网络信息以及终端业务需求信息,从该终端当前已接入网络中选择出满足所述终端业务的需求的承载网络;
响应消息返回单元,用于返回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给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中包含采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承载网络承载所述终端业务的指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接管理装置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到的已有连接网络信息以及终端业务需求信息,确定出该终端的当前已接入网络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终端业务的需求的承载网络时,返回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给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中包含采用可用网络承载所述终端业务的指示信息;
所述触发装置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并根据所 述多连接管理请求响应消息发送切换触发指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触发装置发送的切换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触发指令,从该终端的可用网络中选择出满足所述终端业务的需求的切换网络来承载所述终端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75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