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17583.0 | 申请日: | 2008-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其鲁;刘鑫;张睿;江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04;C23C14/06;C23C14/35;H01M4/02;H01M10/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勇 |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材料 | ||
1.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包括活性材料硅或锡,该活性材料中还掺杂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掺杂元素均匀分布于所述活性材料中,并且活性材料与碳元素的原子比为10∶1-100∶1,活性材料与氢元素的原子比为50∶1-1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材料以薄膜的形式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材料的结构为纳米微晶结构或非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材料的厚度为1-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材料中还掺杂有铝、硼、铁、铜和银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7.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集流体;
(b)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通过气相掺杂方式,在所述集流体上沉积掺杂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的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活性材料为硅或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为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掺杂所使用的气体为氢气和含碳气体的混合气体,所述含碳气体选自烷类、炔类和烯类气体,且混合气体的工作气压为0.1Pa-10P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过程中,控制所述氢气和含碳气体的各自的流量,使得负极材料中,所述活性材料与碳元素的原子比为10∶1-100∶1,且活性材料与氢元素的原子比为50∶1-100∶1。
11.一种负极极片,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承载该负极材料的集流体以及覆盖在所述负极材料表面上的缓冲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材料为碳、铝、硼、铁、铜或银元素。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厚度为10-500nm。
14.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极极片,还包括正极极片以及设于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用于传递锂离子的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75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轴电缆跳线及其焊接式制作方法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