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相同用户界面和操作习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7022.0 | 申请日: | 2008-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5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小兵 |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Q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朋飞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终端 实现 相同 用户界面 操作 习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相同用户界面和操作习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会随时随地频繁使用互联网,终端也多种多样,包括:PC机、手机、数字机顶盒以及其他智能家电等。终端的多样性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适应不同终端的操作方式,无法在各种终端下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自由自在地操作终端。
目前,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终端中,有相似的操作习惯。但是存在如下问题:操作多以“方向键+确定键”为主,用户操作时按键次数多、搜索路径长;多从单个终端出发考虑,用户在不同终端的用户界面不同,使得用户需要经常处于使用习惯的变换之中。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同终端上实现同一种用户界面和操作习惯的方法,而且可以使用户像使用本地硬盘一样方便地使用网络硬盘。
(二)技术方案
一种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相同用户界面和操作习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终端一上设置用户界面编码和服务编码;
S2:终端一通过与服务器通讯,将所述用户界面编码及服务编码保存在服务器上;
S3:当用户在终端二上登陆时,将所述用户界面编码所对应的用户界面从服务器下载到终端二上,生成相应的用户界面;
S4:当终端二读取到用户输入的服务编码时,与所述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服务编码进行匹配,同时扫描安装在终端二中的应用程序,当扫描到与所述服务代码相应的应用程序时,则启动所述程序。
其中,在启动所述程序之后还包括步骤:
S5:将网络硬盘映射为终端本地硬盘,当用户对映射到本地的网络硬盘进行读写操作时,将相应的操作请求转发给提供网络硬盘服务的服务器,并将接收自服务器的返回数据和结果按照本地硬盘的形式显示给用户。
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包括通讯录、菜单布局、图标大小、图标排列方式、字体颜色及大小和背景图片中的一项或几项。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包括不需要连接网络的单机版程序,如文档处理工具、单机版游戏、本地资源管理工具等。这些程序既可以是随终端提供的,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商开发提供。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还包括需要连接网络的程序,如浏览器、邮件工具或手机网游等。这些程序既可以是随终端提供的,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商开发提供。
其中,所述服务编码包括前缀符号和数字,所述前缀符号代表本发明中所述的服务功能,数字代表具体的程序或者服务。
其中,所述终端包括移动电话、PC机、数字机顶盒及其他智能终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智能终端为需要使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本地应用程序或者网络服务的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设置模块,设置服务编码和用户界面编码,并将所述服务编码和用户界面编码保存在服务器上;当用户修改设置、安装或者卸载应用程序时,将修改后的设置信息保存并载入监听模块;
执行模块,当用户登陆时,下载所述用户界面并生成相应用户界面;
监听模块,监听终端输入设备,当监听到用户输入服务编码时,将用户输入的服务编码与与所述由设置模块载入到监听模块的编码进行匹配,并提示匹配到的应用程序名称;
控制模块,用于在匹配成功后启动安装在终端的应用程序。
其中,还包括映射模块,用于将网络硬盘映射为终端的本地硬盘。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相同用户界面和操作习惯的方法,使得用户只需要在一个终端定义一次用户界面编码及服务编码,则可在其他终端上使用相同的用户界面及服务,不必频繁地改变使用习惯,终端的缺点得到有效弥补,使用效率明显提高;通过服务器保存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个性化信息,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相同用户界面和使用习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相同用户界面和使用习惯的方法的监听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相同用户界面和使用习惯的方法的流程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小兵,未经吴小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7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