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6694.X | 申请日: | 2008-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双;张凤兰;徐家炳;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卢桂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97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得 大白菜 雄性不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的遗传现象称为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根据遗传特点,雄性不育可以分为两类:即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由核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nuclear male sterility,NMS或genic malesterility,GMS)和由细胞核、细胞质遗传因素共同控制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也称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雄性不育既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轮回选择和群体改良的工具,又是研究花粉发育、细胞质遗传和核质互作的重要遗传材料。
目前,大白菜雄性不育源主要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两种,分别是张书芳等(1990)从“万泉青帮”大白菜品种采种田中发现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以及转育芸薹属其他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获得的Ogu CMS、Pol CMS和CMS96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获得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自然突变
原始的不育源多是从自然群体中发现的天然突变株,自然突变是不育源产生的主要途径。1990年张书芳等从“万泉青帮”大白菜品种采种田中发现了不育株,该不育株的不育类型为细胞核雄性不育。
2、杂交及回交转育
属间或种间杂交是获得雄性不育系尤其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据Kaul(1988)统计,已发现的雄性不育材料中,有10%左右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和70%左右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来自于属间或种间杂交。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分别来源于萝卜Ogu CMS、甘蓝型油菜Pol CMS和新型甘蓝型油菜CMS96这三种不育源,经过原生质体融合、杂交和多代回交转育等途径,获得了目前应用的三种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n=27)秋引2005-12为母本,以含有A基因组(AA,n=10)的春种大白菜金春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一代;所述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n=27)秋引2005-12的保藏登记号为CGMCC № 2553;
2)以含有A基因组(AA,n=10)的中晚熟大白菜义和五号为母本,以上述步骤1)获得的杂交一代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以上述步骤2)获得的大白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大白菜义和五号或北京新三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转育的大白菜雄性不育系。
实验证明,2006-2007年,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两次重复实验,结果每次都能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在11株大白菜中,有11株不育,不育株率为100%,不育度为100%。
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n=27)秋引2005-12已于2008年6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 № 2553。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n=27)秋引2005-12具有如下稳定遗传的表型性状:株型高,心叶略带紫色,叶片绿色、有缺刻、附着蜡粉,茎部略有紫色、附着蜡粉,腋芽并发性强,花瓣为黄色,花药和柱头正常,结实性好,种荚细长,种子较大、呈黑褐色。
本发明的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简单、重复性好、获得的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彻底,而且转育容易,且与其他大白菜杂交性良好,可以用于大白菜育种、不育机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的技术路线
图2为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花的形态
图3为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的花药和蜜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实施例1、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获得
1、杂交一代F1(AABBCC×AA)的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6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