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细胞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6511.4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语红;庞亚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亚可康达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细胞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具有收缩与扩张性能的、能够将取样器分离的活体细胞取样器。
背景技术
医院在对病灶部位进行活体细胞取样时,目前大都采用竹子、或木材制成的刮板进行活体细胞取样。该刮板体积大、形状和材质不符合人体生理要求,病人使用不舒适。另外,取得的细胞量少,因体积大使用的生物试剂盒体积也随着变大,使得用的试剂液较多,造成试剂液浪费、或成本增加。由于试剂液较多,对采集的细胞培养时间也较长,降低了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要求,使用生物试剂液少、试剂盒体积小的一种分体结构的活体细胞取样器,该活体细胞取样器的取样头设计成柔性结构,并在两个柔性翼的中间设计一锥形支柱,它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可加大取样的面积,获取更多的活体细胞组织。锥形支柱采用分段结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本发明的活体细胞取样器,由取样器(1)、滑块(2)和拉杆(3)构成,滑块(2)套接在拉杆(3)上,拉杆(3)的插接端(36)插入取样器(1)的十字槽(16a)内。
取样器(1)为一体加工成型件,取样器(1)上设有A柔性翼(11)、B柔性翼(12)、锥形支柱(13);锥形支柱(13)的一端为撑头(15),锥形支柱(13)的另一端为顶头(14),顶头(14)的端面为圆形面,撑头(15)的端面为平面;A柔性翼(11)的外板面上设有A凸圆球(101),B柔性翼(12)的外板面上设有B凸圆球(102),A柔性翼(11)与B柔性翼(12)以锥形支柱(1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锥形支柱(13)上设有分割截面(107),分割截面(107)至撑头(15)的为锥形柱段(105),锥形柱段(105)的上板面(108)上均布有凸圆球,分割截面(107)至顶头(14)的为锥形圆柱段(106),锥形圆柱段(106)上均布有凸圆球;顶块(16)的中心开有十字槽(16a),十字槽(16a)用于拉杆(3)的插接端(36)插入,从而实现取样器(1)与拉杆(3)的活动连接;拉杆(3)上有A导向轨(31)、B导向轨(32)、C导向轨(33)、D导向轨(34),A导向轨(31)与C导向轨(33)相对,B导向轨(32)与D导向轨(34)相对,A导向轨(31)卡合在滑块(2)的B槽道(223)内,C导向轨(33)卡合在滑块(2)的A槽道(213)内;拉杆(3)为十字结构,拉杆(3)的一端为插接端(36),拉杆(3)的另一端为圆柱手柄(35),圆柱手柄(35)为圆柱结构,且在圆柱体表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圆形凸起(35a);拉杆(3)上设有A导向轨(31)、B导向轨(32)、C导向轨(33)、D导向轨(34);A导向轨(31)与C导向轨(33)相对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B导向轨(32)与D导向轨(34)相对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A导向轨(31)与C导向轨(33)卡合在A槽道(123)和B槽道(223)中。
滑块(2)为凹形结构,滑块(2)的中心开有用于放置拉杆(2)的凹腔(23),凹腔(23)的两侧设有A侧臂(21)、B侧臂(22);A侧臂(21)的内侧上设有A半圆柱(211)、B半圆柱(212),A半圆柱(211)与B半圆柱(212)之间有A槽道(213);A槽道(213)用于拉杆(2)的C导向轨(23)在其间滑动;B侧臂(22)的内侧上设有C半圆柱(221)、D半圆柱(222),C半圆柱(221)、D半圆柱(222)之间有B槽道(223);B槽道(223)用于拉杆(2)的D导向轨(24)在其间滑动。
所述的活体细胞取样器,A柔性翼(11)的一端与B柔性翼(12)的一端交汇于顶块(16)处,A柔性翼(11)的另一端接合在锥形支柱(13)的A板面(103)上,且位于锥形支柱(13)长度的处;B柔性翼(12)的另一端接合在锥形支柱(13)的B板面(104)上,且位于锥形支柱(13)长度的处。
所述的活体细胞取样器,取样器(1)的凸圆球部位粘结纤维绒毛,所述的纤维绒毛采用尼龙666级材料,纤维绒毛长度为1.0~2.0mm。
所述的活体细胞取样器采用无毒聚丙烯材料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亚可康达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市亚可康达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