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施因特网安全协议的方法、系统、网关及网络节点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5918.5 | 申请日: | 2008-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9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施 因特网 安全 协议 方法 系统 网关 网络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实施因特网安全协议的方法、系统、NAT-PT网关及网络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规模的飞速扩大,因特网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由于地址空间太少、安全性低等因素,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和未来网络发展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因特网协议版本6(InternetProtocol version 6,IPv6),IPv6作为IPv4的升级版本,提供了巨大的地址空间,大大丰富了地址资源。但是,鉴于IPv4属于相当成熟的技术,应用普及广泛,且IPv6技术及相关设备不完备,IPv6网络不可能立刻完全取代IPv4网络,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IPv4网络共存,实现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过渡。
IPv6网络与IPv4网络共存阶段,使二者实现互通的技术有: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NAT-PT)技术,其中,NAT-PT技术具体为:在IPv4网络和IPv6网络之间设置NAT-PT网关,对不同协议版本的数据包进行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为便于描述,将基于NAT-PT网关的网络即NAT-PT网关及两端的网络通称为NAT-PT网络。NAT-PT网关负责维护一个IPv4地址池和一张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映射表,对于IPv4到IPv6的地址转换,NAT-PT网关在IPv4地址前加上一个96位的NAT-PT前缀,实现从IPv4网络到IPv6网络的通信;对于IPv6到IPv4的地址转换,NAT-PT网关从地址池中分配一个可用的IPv4地址来映射IPv6地址,任何从该IPv6地址来的数据包都被替换成该IPv4地址,实现从IPv6网络到IPv4网络的通 信。这些映射信息都记录在映射表里,以供NAT-PT网关查询。通过NAT-PT网关实现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通,从而带来了NAT-PT网关在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即NAT-PT网络的安全问题。
目前,解决NAT-PT网络的安全问题是通过在NAT-PT网络中使用因特网安全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来实现的,即IPSec穿越NAT-PT网关,具体为:在因特网密钥交换(Internet Key Exchange,IKE)协商的主模式阶段,通过新增NATPT-Detect的IKE载荷(以下简称NATPT-D载荷),实现NAT-PT的发现机制;IPSec保护下的通信阶段,检测到NAT-PT网关后,用“伪IP头”取代原来的IP头计算验证头部(Authentication Header,AH)的验证数据(Authentication Data),解决了AH与NAT-PT的不兼容问题。
IPSec是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设计的一套在网络层提供IP安全性服务的协议,为IP及上层协议提供了无连接的数据完整性、数据源身份认证、抗重放攻击、数据保密性、有限的数据流保密性以及访问控制等安全服务。IPSec由AH协议、封装安全载荷(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ESP)协议、IKE协议及用于网络认证和加密的一些算法组成,其中,AH能提供无连接的数据完整性、数据源身份认证、抗重放攻击服务以及访问控制,AH头的完整性检查覆盖了IP头中的某些域;ESP的功能主要是加密,除提供AH的功能外还提供数据保密性、有限的数据流保密性,ESP同时也有认证功能,但认证范围不包括IP头。
通过现有的NAT-PT网络中IPSec的使用方法,IPSec在AH传输模式、AH隧道模式、ESP传输模式、ESP隧道模式下都能够穿越NAT-PT网关,应用到异构网络的通信中,大大提高了异构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引入了新的Authentication Data算法,对标准的算法做了修改,导致了算法的复杂性增加;利用“伪IP头”取代原来的IP头,针对不同的分组采用不同的Authentication Data算法,增加了处理时间;在IKE协商的主模式阶段增加 NATPT-D载荷发现NAT-PT的存在,影响了带宽的利用,同时由于IKE的协商报文采用UDP封装的方法穿过NAT-PT,IKE包的UDP源端口可能会被修改,并且要求响应者能够处理端口号并非“UDP500”的IKE请求,由此采用了NATPT-OA封装,但所有的这些措施需对标准IKE协商做额外的处理,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