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纸污泥除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5912.8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江泽慧;刘贤淼;王春鹏;任海青;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9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污泥 除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造纸污泥除臭方法。
背景技术
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味统称为恶臭,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被称为恶臭污染物。恶臭是大气污染的一种形式,由于它的特殊性,很多国家将它作为单列公害对待。恶臭已成为当今世界七种典型公害(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振动、地面下沉、恶臭)中的一种。迄今为止,地球上存在约二百多万种化合物,其中大约1/5具有各种气味,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约有近10000种,凭人的嗅觉即可感觉的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有几十种对人的危害较大。这些恶臭物质,除了氨、硫化氢等少数无机化合物外,绝大多数是有机物。有机恶臭物质中除了有机必有的碳(C)及绝大多数有的氢(H)以外,硫(S)、氮(N)、氧(O)和氯(Cl)是恶臭物质中常见的组成元素。有机恶臭物质常含有羟基(-OH)、羰基(=CO)、羧基(-COOH)、氨基(-NH2)、巯基(-SH)等官能团,组成酚、醇、醛、酮、硫醇、硫醚等化合物。造纸污泥的臭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类是造纸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溶剂、石油衍生物;第二类是由于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而新形成的。造纸污泥臭气包括硫化氢、硫醇等各种硫化物以及NOX气体。
目前,控制恶臭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化学吸收法、臭氧氧化法、生物过滤法、土壤除臭法等。
其中活性炭吸附法是以活性炭为原料,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对臭气进行处理的除臭方式。但该方法对硫化氢或氨气等效果有限,不能用于大气量高浓度的情况,活性炭再生和更替成本大,劳动强度大,再生后活性炭效果下降。
化学除臭法是利用化学介质(NaOH、NaC1或NaC10)与硫化氢、氨气等无机类致臭成分进行反应,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化学除臭法耐冲击负荷强,可间歇工作,工作方式灵活,化学法对硫化氢、氨气等的吸收比较彻底,反应速度快;但对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去除存在一定的困难。
臭氧氧化法是利用强氧化剂臭氧,可将有关的恶臭物质氧化成无臭或低臭物质。在条件适宜以及与待处理气体迅速混合均匀时,臭氧与硫化氢的反应速度极快,只需一秒钟,但也有相当的研究人员认为,硫化氢并不完全是由臭氧造成的,在很多情况下,臭氧只是起到遮蔽剂的作用,在美国有很多臭氧装置已被抛弃,其原因是臭氧发生装置性能不稳定,臭氧本身是一种污染,可以腐蚀金属,后续处理费用高。臭氧的净化效率不高(对有机恶臭成分更是如此),很难跟踪控制臭氧的投加剂量。
生物过滤法处理过程是由天然滤料来吸附和吸收恶臭气流中的臭气,然后由生长在滤料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来氧化降解。通常情况下,这些天然滤料上本身固有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就足以用来除去臭气。但该方法占地面积大;对温度、酸碱度、湿度要求大;表面负荷大会产生堵塞;对混和臭气需要提供不同的菌群。
土壤除臭法的机理主要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类。但这类方法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多暴雨多雪,对高温高湿气体必须进行预处理。
综上所述,以上除了土壤除臭法外,其他各种方法主要用于对气态或液体物质的除臭,目前还没有有效地去除液固混合态的污泥恶臭的除臭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有效地去除液固混合态的造纸污泥恶臭,本发明提出一种造纸污泥除臭方法,具体步骤为,在要被除臭的湿泥中加入KMnO4处理溶液,该处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范围为0.01%、0.05%、0.1%~1.00%;湿泥和处理溶液的混合比例为0.5g/ml,湿泥和处理溶液混合后,搅拌均匀,并浸渍10小时以上。
进一步,本发明的KMnO4处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为0.10%、0.50%、1.00%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所述浸渍时间为10-12小时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造纸污泥恶臭的去除率和可靠性,可处理气量大浓度高的臭气;可通过多级联用洗涤,除去各种混和恶臭;占地面积少,投资小,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测试经本发明除臭方法除臭效果的检测装置图;
图2是加入KMnO4处理溶液的湿泥以及比较对象的氨气释放量测试结果曲线图;
图3(a)为加入KMnO4处理溶液的湿泥的硫化氢释放量曲线图;
图3(b)为比较对象为干湿污泥加水溶液处理的硫化氢释放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