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前重组的光束准直均匀方法及其光源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15911.3 | 申请日: | 2008-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靳刚;罗一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B27/30 | 分类号: | G02B27/30;G02B6/32;G02B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光束 均匀 方法 及其 光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是一种波前重组的光束准直均匀方法及其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光效的不断提高和大功率LED的开发,LED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已开始被应用于仪器光源。它体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低,在仪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很多光学系统中,如光学椭偏成像仪、太阳仿真器的照明系统、可用于农作物培养的生物光源、缺陷检测仪器等,需要采用扩展的平行光照明待测面,不仅要求被照面上有一定的光照强度,还对准直光束截面的光强均匀性要求很高,一般要求均匀度在90%以上。而LED的发散角大,光强呈大致的余弦分布,通常被认为是近似的朗伯光源,这样的光场分布,如果不经过合适的光学系统处理而直接应用于仪器光源,难以满足仪器照明系统所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而且LED的芯片表面有金属电极的接触面,对光发射有一定干扰,容易产生中央暗斑,凸显其芯片表面的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光源分解,并按一定规律排列,再使光波叠加,从而达到光强分布均匀、准直度高的波前重组的光束准直均匀方法,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光源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波前重组的光束准直均匀方法,具体为: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透镜组会聚,会聚光经由一光纤束导出,射出光经过准直透镜的透射后,可得到准直均匀的光束。
进一步,所述光纤导出光经过准直透镜前穿射一小孔光阑。
进一步,所述小孔光阑位于所述准直透镜的焦点上。
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波前重组的光束准直均匀光源系统包括LED光源、透镜组、光纤束和准直透镜。LED光源发出光波经过透镜组会聚成光斑,该光斑经由光纤束传输,光纤束输出光直接经过准直透镜后输出准直均匀光束。
进一步,所述系统可添加一小孔光阑,所述光纤束输出光先穿射小孔光阑,该小孔光阑设置在准直透镜的焦点上,小孔光阑输出光再通过准直透镜后输出准直均匀光束。
进一步,所述光纤束采用多模光纤。
进一步,波前重组光波均匀器件也可以是蝇眼透镜、匀光棒等光学元件。
本发明通过利用光纤束作为波前重组光波均匀器件,并能够控制出射光束准直度并保证均匀度。利用该方法设计的光源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应用于对准直度和均匀度要求都很高的光学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波准直均匀方法原理图;
图2为光纤多次全反射匀光原理;
图3为本发明光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准直透镜的光路优化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波动理论,光波从波源向一定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波所到达的空间内,具有同位相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波阵面。离波源最远的波阵面称为波前。根据波前的不同,可以将波动分为不同的形式,如波前为平面的是平面波,波前为球面的是球面波。由普通的发光二级管在近距离得到的光波,波的幅度并不均匀,波前既不是平面也不是球面,其幅度在中心轴线附近最强,离开轴线越远光场越弱。波前重组的光波均匀方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将光波分离为多个波前,并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排列,使强度分布曲线中高低部分对应叠加,合成后的强度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合成波的某些叠加部分光强比较均匀,可近似看作均匀发光点,再由准直透镜将其波前变换为近似平面波。
这种波前重组的均匀方法的特点是有一个能使光源分解,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光学部件,本发明中采用光纤束作为光源分解和重新规律排列的光学部件,光纤束结构简单、造价低、均匀性好,并且以其柔软型可在空间内进行很好的布置,易于固定和调试,从而为利用本发明所制备的光源系统提供了可发展的空间。
光纤一般由圆柱状介质组成,其内层纤芯的折射率比外层包层的折射率大,当入射光在光纤内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在两层界面上发生多次全反射,光从光纤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传光光纤一般采用多模光纤,可以同时传输多种模式的光波。它把以光波形式出现的电磁能量,利用全反射的原理约束在其波导内,并引导光波沿着与光纤轴线平行的方向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光三维寻迹传感器
- 下一篇:转动式真空吸尘器吸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