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入管柱重新进入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4525.2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姜伟;刘义刚;牛海峰;张健;付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入 管柱 重新 进入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向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海上油田注入管柱重新进入导向 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为提高现有油田的采出效率,通常采用注入聚合物驱油的方法来解 决,从而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和提高油田产量的目的。海上油田在实施聚合物驱 油提高采收率的工作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是:原来的注入井中(如图1所示)由 于井筒10内已有防砂封隔器20和大段防砂管柱30,在注入聚合物时不能拔除这 些防砂管柱30和改变封隔器20的位置,因此,如果再次插入分层配注的注入管 柱40,特别是在斜井中,管柱难以对中,顺利插入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注入管柱在重新进入海上油田 井筒中顶部防砂封隔器的注入管柱重新进入导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入管柱重新进入导向装 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圆柱状底座和一圆柱形销子,所述底座中心纵向设置一 通孔,所述通孔上部为一带锥度的导向口,所述底座中部径向对称设置一对贯通 所述通孔的螺纹孔,所述底座下部的通孔内壁设置一圈环形凹槽;所述圆柱形销 子的一端为拧入所述底座上两螺孔的外螺纹,另一端直径小于螺纹段的光杆,所 述两销子的螺纹段的外端设置有一改锥插口。
所述改锥插入口为十字形或一字型。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一个 带有导向口的底座,并在底座的中心设置通孔,因此在注入管柱重新进入顶部防 砂封隔器时,底座上部的导向口可以使注入管柱非常方便地插入导向装置的通孔 中,并顺利进入防砂封隔器和大段防砂管柱,解决了在顶部防砂封隔器里再插入 注入管柱作业困难的难题。2、本发明由于在底座的中部两侧径向对称设置一对螺 纹孔,通过销子既可与送入工具固定连接,既可将该导向装置送入到井下防砂管 柱顶部。3、本发明由于在底座的下部设置一圈环形凹槽,通过取出工具卡住环形 凹槽既可将该导向装置从井下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导向装置井下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导向装置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导向装置中销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被工具送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被工具取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导向装置包括:一圆柱状底座1,在底座1的中心纵向设 置一通孔11,通孔11的上部设置有一带锥度的导向口12。在底座1的中部两侧 径向对称设置一对螺纹孔13,在底座1的下部设置一圈环形凹槽14。
如图3所示,一具有外螺纹的销子2,对应地安装在底座1径向对称设置的两 螺纹孔13上,两销子2的另一端为较细的光杠21,螺纹段的端部设置有改锥插入 口22,插入口22可以是十字形,也可以是一字型。
本发明底座1的外径尺寸与实施注聚的井筒10内径尺寸滑动配合,底座1的 通孔11直径与顶部防砂封隔器20的内径尺寸相对应。本发明导向装置可以采用 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作。
如图4所示,本发明导向装置送入时,可以通过一工具50进入井筒的防砂封 隔器20顶部,其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工具下端的底轴51插入导向装置底座1的通孔11中,使底轴51 上的径向通孔52对准底座1上的螺纹孔13;
2、将导向装置的两个销子2分别从螺纹孔13的两外侧拧入,使两销子2的 两光杆21探出螺纹孔13内端,位于底轴51的径向通孔52内;
3、将工具的顶轴53连接在钻杆上,通过钻杆将工具和整个导向装置一起送 入准备实施聚合物驱油的井筒30内(如图1所示);
4、在井口通过钻杆施加向下的压力,当底轴51的压力达到销子2被剪断的 压力时,销子2在螺纹孔13与径向通孔52之间的光杆21处被剪断;
5、井口处可以根据压力的瞬间变化(切断时,阻力一下子降低,接着又上升) 停止施压;
6、此时可以通过导向装置的上部的导向口12的导向作用,再次插入分层配 注的注入管柱40,完成本发明目的。
如图5所示,本发明导向装置取出时,可以通过工具50将其取出,其包括以 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4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