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多路录制单元录制的视频文件时间点对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3165.4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许红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62 | 分类号: | H04N5/262;H04N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100097北京市海淀区蓝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录制 单元 视频文件 时间 对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文件时间点对齐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让多路录制单元录制的视频文件时间点对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路硬盘录制的场合,保证所有硬盘录制机的录制实现帧同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多台硬盘录制机开始录制前,先由一台控制机经由以太网、串口或其他方式发出录制指令,控制机发出该录制指令的时候便会产生一个时间差别。并且,当该录制指令到达硬盘录制机后到硬盘录制机执行这个录制指令时还会存在一个延时,这个延时受到录制机系统性能和繁忙程度的影响,该延时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见,所有硬盘录制机的同时启动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每台硬盘录制机在同一时间点录制的视频画面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后期剪辑中,就不能简单地实现画面对齐,而是需要剪辑人员花费大量时间来对齐画面,工作非常繁琐、困难。例如,在两台摄像机拍摄一个人喝水的场景,一台摄像机拍全景,一台摄像机拍特写。正常情况下,全景摄像机拍到这个人把杯子从桌上拿起送到嘴边时切到特写镜头,这时的特写画面应该是这个人已经把水杯拿到嘴边了,但是在画面没有准确对齐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切到特写以后还是这个人从桌子上拿起杯子喝水,观众看到的就是这个人从桌子上拿了两次杯子,喝了两次水。可见,如何使多路硬盘录制机录制的画面保持时间点对齐是节目录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当某台硬盘录制机因为某种原因死机、重启了,那么这台硬盘录制机重启后录制的画面也就很难与其它录制机录制的画面对齐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多路录制单元录制的视频文件时间点对齐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多台录制单元上录制的视频文件在同一时间点上具有一个相同的时间码,从而使剪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同一时间点画面,将多台硬盘录制单元录制的内容进行合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多路录制单元录制的视频文件时间点对齐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演播室录制系统,该录制系统包括摄像机、录制单元、同步发生器、时码发生器、控制单元,多台摄像机分别连接有一录制单元,同步发生器分别与每台摄像机、时码发生器相连,时码发生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时码发生器与多个录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和每个录制单元均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上,该以太网交换机与服务器、磁盘阵列和后期剪辑的多个编辑工作站相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同步发生器同步各摄像机的视频行场同步信号,并将产生的黑场信号传送到时码发生器,以使黑场信号作为时码发生器时码计时基准,时码发生器产生一与黑场信号同步的时码数据流;时码发生器将该时码数据流同时传送到各录制单元;当控制单元向各录制单元发出录制命令后,各录制单元开始录制,并将接收到的时码数据流对应嵌入到各自录制的视频文件中的每一帧视频画面中;其中:嵌入该时码数据流的每个该录制单元的视频文件中的每一帧视频画面具有一唯一的绝对时间码,各个该录制单元在同一时间点录制的各帧视频画面的时间码是绝对相同的。
在后期剪辑时,将各所述录制单元的每一视频文件中的每一帧视频画面对应的时间码读出,根据读出的时间码来实现画面对齐。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方法避开了网络传输延时的不确定性和录制单元内部执行任务延时的不确定性,通过使多个录制单元上录制的视频文件每一帧画面在同一时间点上具有一个相同的时间码,而使剪辑人员在后期剪辑合成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同一时间点画面,将多个录制单元录制的内容进行对齐、编辑、合成,提高了后期视频制作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了剪辑人员的工作难度。本发明可实现演播室和大型节目现场录制后的重新快速剪辑,本发明适用于演播室或者其他需要多路录制、进行后期剪辑合成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一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