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化鞋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0020.9 | 申请日: | 2008-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吴石乙;朱世坚;李廷宇;王明磊;林晁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逢甲大学;宝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3/06 | 分类号: | C08L3/06;C08L23/08;C08K13/02;C08J9/04;C08B31/04;B29B7/00;B29B9/00;A43B1/1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 辉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 骤:
(一)制备改质淀粉组分,取平均分子量大于等于108的淀粉原料经水解 反应,形成平均分子量范围在104~107的水解淀粉,再以该水解淀粉进行酯 化反应以形成酯化淀粉,接着,再以预定的干燥方式处理该酯化淀粉,以 形成所述改质淀粉组分,且所述改质淀粉组分包括具有多个孔洞的改质淀 粉粉体,所述改质淀粉粉体的粒径是介于10~50μm,且其含水率是介于 2~8%;
(二)混炼,使用25~30重量份的改质淀粉组分、70~75重量份的乙烯醋 酸乙烯酯共聚物组分、及14~40重量份的添加剂组分进行混炼,以形成混合 物;
(三)制成生化鞋材,将所述混合物以预定的成型方式制成所述生化鞋 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 中,使用无机酸溶液将所述淀粉原料水解为所述水解淀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 酸溶液的浓度为0.5N~2N,且是选自于以下组中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及磷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 中,进行水解反应的温度范围为40℃~55℃,且水解反应时间为30分钟~120 分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 中,使用碱性溶液中止水解反应,以获得具有预定分子量范围的水解淀粉, 再将该水解淀粉调制为水解淀粉浆液,以进行酯化反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酯化 反应时,将选自有机酸及酸酐中的物质加入所述水解淀粉浆液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酯化 反应时,将选自乙酸、丙酸、乙酸酐及丙酸酐中的物质加入所述水解淀粉 浆液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酯化 反应时,将乙酸酐加入所述水解淀粉浆液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酯化反应 完成时,每个酯化淀粉分子的酯化置换度值为0.5~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酯化反应 完成时,每个酯化淀粉分子的酯化置换度值为0.5~1.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酯化反 应是于室温下及pH值为8-8.5的条件中进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 中,以喷雾干燥方式进行酯化淀粉的干燥,以制成改质淀粉粉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 加剂组分包括10~30重量份的填充剂、2~5重量份的发泡剂、0.8~1.0重量份 的架桥剂、0.8~1.2重量份的加工助剂、及1~2重量份的发泡助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 充剂是选自以下组中的物质:碳酸钙、滑石粉、碳酸镁、高岭土、及它们 的组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 桥剂是选自于过氧化物,且是选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工助剂是硬酯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 泡助剂是锌氧粉。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化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 中,所述改质淀粉组分、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组分及所述添加剂组 分是在温度100℃~130℃的条件下进行混炼,且混炼时间为6分钟~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逢甲大学;宝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逢甲大学;宝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00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