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质抗震组装楼房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09696.6 | 申请日: | 200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军 |
| 主分类号: | E04B1/343 | 分类号: | E04B1/343;E04H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3300河南省封丘县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组装 楼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房。
目前,公知的楼房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用建筑材料现场构筑、完成主体结构后进行内外装修而成的,第二类是简易的、活动性的组装房,第三类是比较先进的钢构保温楼房。第一类的主要缺陷是自重大,抗震设防难,建设周期长,工程造价高;第二类的主要缺陷是性能差,只能做为临时设施,不能满足人们长期正常的使用需要;第三类的主要缺陷是工程造价太高,难以普及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现场组装的楼房,它不仅具有组件重量轻,可以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而且其性能优良、抗震,工程造价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楼房的主体结构划分为六大基本组件:基础、柱、梁、墙、板、杆,工厂化地生产除基础以外的其它各部分组件,尔后进行现场组装。生产施工时,首先在现场做好基础,并在基础上预留连接固定装置,然后将基础梁安装固定在基础上(根据情况,也可直接在基础上预设基础梁或者不要基础梁);在基础梁上,同样设有连接固定装置;基础梁组装好后,将柱安装固定到基础梁上(或直接安装固定到基础上);柱上亦设有连接同定装置,安装好后即可在其上安装固定同样具有连接固定装置的梁;梁组装好后,即可在梁和柱之间安装固定墙,在梁上安装固定板,并留出门窗洞口。在板和墙上,均预留有连接固定装置,便于和其它相关部位连接固定。在第一层楼房组装好后,即可在其上接着组装第二层的柱、梁、墙、板;如此反复,直至组装到设计规定的层数,在顶部安装好屋面板即可。杆主要用在坡屋面的屋架构造上。
楼梯亦由梁(梯梁)和板(梯板)组成;梯梁安装固定在柱、梁或承重墙上(最底部的梯梁安装固定在基础上或在基础上预设),梯板安装同定在梯梁上。
主体结构完成后,即可按照常规的方法接着进行附属设施的施工及安装门窗和内外装修,完成整个楼房的建造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组件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组件中的主受力件构造示意图。
图中1.基础,2.柱,3.梁,4.墙,5.板,6.门窗洞口,7.基础梁,8.承压件,9.承拉件,10.支撑件,11.轻质保温隔声防腐填充料,12.加强网,13.强化层,14.密封槽,15.护头,16.锚环,17.夹片,18.填充孔。
在图1中,基础梁7安装或预设在基础1上,也可以不要基础梁,而将最底部柱和墙直接与基础1连接固定。墙2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主要是在受力件的配置上有所区别;在安装顺序上,承重墙一般应在安装其上部组件前安装,而非承重墙则不受此限。根据设计需要和实际安装、运输条件,柱2与墙4、梁3与墙4可以在工厂内局部合并为一体生产;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梁3与柱2、墙4,板5与梁3等,都可以在工厂内局部合并为一体生产。
坡屋面的屋架结构,与常规的屋架结构类同,区别在于所用组件为本发明中所述的组件;既可以全部现场组装,也可以在工厂内组装成半成品。
连接固定装置,可以是预埋件,也可以是预留孔洞或其它设施。当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将相邻组件的预埋件连接固定在一起即可;当采用预留孔洞连接时,在相邻组件的预留孔洞中插入贯通钢筋或其它联结材料,浇筑在一起即可;当采用其它设施连接时,用相应方式将相邻组件连接固定在一起即可。各组件中连接固定装置的位置、尺寸、数量等参数,根据设计需要而定。
在图2所示的组件构造中,组件的受压区布置着既耐压又具有较高刚度的管材或型材承压件8,组件的受拉区布置着由承压件8支撑且施加了预应力的高强钢丝或其它材料承拉件9,以上主受力件由支撑件10支撑固定。在组件的周围,设置有加强网12和强化层13;组件的内部空间由轻质保温隔声防腐填充料11填充。在组件与组件的接合部位,其中一边设置有密封槽14;密封槽14为肚稍大口略小的沟槽,便于组装前固定柔性密封材料。在组件的相应位置,设置有预埋件或预留孔洞,用于和其它组件的连接固定。此外,在组件中,还可以预留预埋其它专业的孔洞或管件,其具体参数亦由设计需要决定。组件中的承压件8、承拉件9、支撑件10、加强网12、强化层13等等所有零部件及构造的尺寸、数量、布局、取材等等参数,根据不同组件的受力性能和设计需要确定。对于受力比较复杂的组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增加相应的受力件。对于简单的杆类组件或非承重组件,可以进一步删减不必要的零部件或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军,未经林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9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位同步解码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用内转子燃油喷射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