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胆蛔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8239.5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0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兰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P33/10;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蛔的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胆蛔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即引起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胆道寄生虫病,约占胆道疾病的8~12%,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儿童青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农村较为多见。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一。西医治疗多采用激素类药物,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费用很高,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采用综合辨证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无副作用的用于治疗胆蛔的中药制剂。
技术方案:绵茵陈、乌梅肉、米壳、生大黄。
配制方法:将上述中药放入容器内,加水用文火煎30分钟,取汁为200毫升,每日早、晚饭后温服,每日一剂。五剂一疗程。
效果:本方剂以纯中药配制,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保留了药物的药性,具有清热去黄,驱蛔止痛之功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且无副作用。
该方剂为祖传密制配方,对胆蛔等症具有治疗的作用;疗效好,无副作用,使用该方剂者20例,其中达到治疗效果的17例,治愈明显的2例,无治疗效果的1例,治疗效果明显,本方剂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
实施方式
实施例:绵茵陈120克,乌梅肉12克,米壳15克,生大黄10克。
配制方法:将上述中药放入容器内,加水用文火煎30分钟,取汁为200毫升,每日早、晚饭后温服,每日一剂。五剂一疗程。
病例:王小顺,男,23岁,患胆蛔,去医院治疗,出院后效果不是很理想,经服用本方剂三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至今未见发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兰,未经王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8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利尿剂、他汀和叶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新型小沟结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