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短乳杆菌制备γ-氨基丁酸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06949.4 | 申请日: | 2008-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曹郁生;李海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12N1/20;C12R1/24 |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 地址: | 330031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杆菌 制备 氨基 丁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γ-氨基丁酸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短乳杆菌制备γ-氨基丁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组成的天然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降血压、利尿、安定、促进脑部血流、营养神经细胞、健肝利肾等,并对妇女更年期的自身失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作为药物或保健品使用。
乳酸菌是一类普遍认为安全的细菌,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乳酸菌有多种生理活性,如调节肠道菌群,抑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等。日本已经将γ-氨基丁酸广泛用于饮料、果酱、糕点、饼干和调味料等。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不仅产生γ-氨基丁酸,而且能保持发挥自身有益的生理活性,应用前景广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短乳杆菌制备γ-氨基丁酸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安全、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其工艺方法步骤是:
1.利用MRS液体培养基将短乳杆菌活化后,以5%的接种量接种于MRSG发酵培养基,34℃培养40-60h,4℃离心收集菌体;
2.利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次后悬于含10-100mM谷氨酸钠的PH值是5.2的醋酸缓冲液中,34℃反应1~8h,离心后即为含γ-氨基丁酸的溶液。
本发明所用的短乳杆菌,保藏编号为:Lactobacillus brevis CCTCCM208054。
本发明中的MRS培养基是:蛋白胨10g/L,牛肉提取物10g/L,酵母提取物5g/L,葡萄糖20g/L,K2HPO4 2g/L,乙酸钠5g/L,柠檬酸二胺2g/L,MnSO4·4H2O 0.25g/L,MgSO4·7H2O 0.58g/L,吐温801mL,蒸馏水1000mL,经调节pH6.2~6.4,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
本发明中的MRSG培养基是:蛋白胨10g/L,牛肉提取物10g/L,酵母提取物5g/L,葡萄糖20g/L,K2HPO4 2g/L,乙酸钠5g/L,柠檬酸二胺2g/L,MnSO4·4H2O 0.25g/L,MgSO4·7H2O 0.58g/L,L-谷氨酸钠30g/L,吐温801mL,蒸馏水1000mL,经调节pH6.2~6.4,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方法安全、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不污染环境,无副产物,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保藏于MRS琼脂斜面的短乳杆菌,转接于MRS液体培养基,经两次活化后,以5%的接种量接种于MRSG液体培养基,于34℃培养48h,5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利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洗涤沉淀2次,最后将沉淀悬于含10mM谷氨酸钠的醋酸缓冲液(pH 5.2),34℃反应1h,离心后即为含γ-氨基丁酸的溶液。经测定,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达到约10mM。
实施例2:
保藏于MRS琼脂斜面的短乳杆菌,转接于MRS液体培养基,经两次活化后,以5%的接种量接种于MRSG液体培养基,于34℃培养48h,5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利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洗涤沉淀2次,最后将沉淀悬于含40mM谷氨酸钠的醋酸缓冲液(pH 5.2),34℃反应2h,离心后即为含γ-氨基丁酸的溶液。经测定,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达到约30mM。
实施例3:
保藏于MRS琼脂斜面的短乳杆菌,转接于MRS液体培养基,经两次活化后,以5%的接种量接种于MRSG液体培养基,于34℃培养48h,5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利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洗涤沉淀2次,最后将沉淀悬于含80mM谷氨酸钠的醋酸缓冲液(pH 5.2),34℃反应4h,离心后即为含γ-氨基丁酸的溶液。经测定,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达到约60mM。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9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