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5841.3 | 申请日: | 200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颜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K9/20;A61K9/48;A61K9/16;A61P7/06;A61K3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9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
技术背景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据国内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明显低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口,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口;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一般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发热(高烧或低烧),并伴有走路乏力,头晕等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居绝大多数。先天性再障甚罕见,其主要类型为Fanconi贫血。获得性再障可分原发和继发性两型,前者系原因不明者,约占获得性再障的50%;又可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不同综合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国外按严重度划分出严重型再障,后者划分标准须血象具备以下三项中之二项: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00/mm 3,②血小板数<2万/mm 3,③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纠正值)<1%;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低于正常的25%,如<50%,则造血细胞<30%。其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0/mm 3者称极重型再障。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上将急性再障称重型再障I型,慢性再障后期发生急变者称重型再障II型。
(一)急性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在一年内死亡。
(二)慢性型再障:起病缓慢,以分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
本发明是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结晶。是在传统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和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和致病机理的分析和认识,以及中药所具有的独特的药理作用而研制成的。临床应用表明,本发明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是由药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中所述的药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份为重量单位):
1、处方:
菟丝子100-200份 补骨脂100-200份 黄芪100-200份
当归100-200份 肉苁蓉100-200份 巴戟天100-200份
仙茅100-200份 阿胶100-200份 首乌100-200份
山茱萸100-200份 旱莲草100-200份 仙灵脾100-200份
锁阳100-200份 熟地100-200份 首乌100-200份
枸杞子100-200份
优选下列原料制成的活性成分,疗效更佳:
菟丝子150份 补骨脂150份 黄芪200份
当归200份 肉苁蓉150份 巴戟天100份
仙茅150份 阿胶150份 首乌150份
山茱萸150份 旱莲草100份 仙灵脾100份
锁阳100份 熟地200份 首乌150份
枸杞子10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的药效成分制备方法可以是将原料分别干燥,研粉,混合。也可以是采用中药制药的常规方法制备。这些制药常规方法可以是水提醇沉或醇提水沉法,此外还有其他提取方法,具体参见曹春林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制剂学》。
优选采用下列制备方法制备:
2、制备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5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