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分双工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4671.7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7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索士强;喻晓冬;肖国军;丁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琦;王诚华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时分 双工 模式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3G,3rd Generation)采用码分多址(CDMA,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支持多媒体业务,在未来的几年内可 以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为了确保在更长的时间内使3G保持这种竞争能力, 第三代伙伴关系计划(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启动了 3G无线接口技术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研究项目,其包 括降低时延、提高用户数据速率、改善系统容量以及覆盖、降低运营商成本 等重要部分。
目前的LTE系统中,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时,可以选择频分双工(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模式或是TDD模式进行,其中FDD模式最 高支持8进程并行传输,而TDD模式支持高于8个进程的并行传输,如9、 10、12或15进程并行传输。对应基站的传输模式,终端也通常设计为支持 TDD模式和FDD模式的双模式,同时为了支持LTE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 (HARQ)机制,终端内部具有一个缓存器,用于在对基站发送的数据解码 错误时,缓存当前接收数据,在基站重新发送该数据时,使用缓存的数据对 重新接收数据的解码进行纠错,以提高重新解码的正确率。
无论基站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选择哪一种模式,都会按照一定的有效速率 匹配码率对向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图1a为有效速率匹配码率为 1/3时的数据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以基站传输中的一个进程为例,信息数据 占数据总长度的1/3,RV0~RV3代表冗余版本。假设基站在一个进程中的每 个时刻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块大小为图1a所示长度的1/3,终端如果在该进 程的第一个时刻对接收的数据解码错误,则将这部分数据乘以3倍长度存储 到缓存器中,并向基站返回未正确接收的响应,基站在重新发送上述数据后, 终端将使用缓存的数据对重新接收的数据的解码进行纠错,如果解码仍然错 误,则合并基站两次发送的数据存储到缓存器,再向基站返回未正确接收的 响应,直到解码正确为止。该进程中其他时刻的数据传输也遵循上述过程。
在图1a所示的匹配方式基础上,还存在一种有限速率内存匹配(LBRM, Limited Buffer Rate Matching)算法,即先对信息数据进行1/3速率匹配,得 到图1a所示的数据结构,再对得到的数据结构进行打孔,即按照一定的规 则舍弃某些数据,使得打孔后剩余的信息数据占数据总长度的2/3,即有效 速率匹配码率为2/3,其数据结构如图1b所示。在LBRM算法中,HARQ 机制中的缓存方式与有效速率匹配码率为1/3时的相同,只是终端在解码错 误后缓存的数据变少了,减小了终端中缓存器的容量,但同时由于终端缓存 数据量的减小,为重新接收数据的解码所能提供的纠错信息也变少了,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了重新解码的正确率,因此有效速率匹配码率越接近1或者大 于1时,LTE系统中HARQ机制的性能将会变差。
基于上述数据传输中的公知原理,现行标准中定义了终端的类型等级, 每个类型等级都对应的指标包括:最大传输块、有效速率匹配码率和终端缓 存器大小。具体如表1所示,同时建议基站在使用TDD模式时也参考表1 所示,使用LBRM算法改变向终端发送数据时使用的有效速率匹配码率, 以实现终端无论使用FDD模式还是使用TDD模式,均可以使用相同大小的 缓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4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