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上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3918.3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邵天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天君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B65G53/34;B65G5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100041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上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上料机。
背景技术
现在制造业都趋于无尘化作业,所谓无尘化作业,是在生产过程中,防止粉尘飞扬现象的产生,和以往不同的是从根本上控制粉体的泄漏,而不是通过吸尘罩扑尘回收粉尘来达到控制粉尘的目的。
无尘化作业的具体实施依赖于密闭的连接,密闭的输送,无尘投料器,以及密闭的接收料舱等来实现。
当前某些医药、食品生产行业中,对于密封要求较高的如粉体、颗粒状物料的生产设备存在下述问题:1)物料输送系统不密闭,粉尘问题严重,生产环境恶劣,特别对于具有毒害性的粉体泄露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输送时必须采用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加以避免;2)密封性能较差,容易污染物料,导致物料变性,产品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造成生产资料浪费、生产效率下降;3)物料传输完全是靠人力,劳动强度大,因此,粉体、颗粒状物料传输成为生产现代化的瓶颈。
由于粉体、颗粒状物料易产生静电,存在颗粒分层的弊病;在分装等量包装时,一般通过称量来实现,但多份小量的称量较麻烦且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方便的得到多份等量物料,密封性好,能够实现自动上料的真空上料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上料机,它由真空源、粉尘过滤器和机体组成,所述机体由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进料舱、下料舱和布料舱组成;所述粉尘过滤器设置在进料舱内的上部,且通过管路密封地穿过进料舱壁与设置在进料舱外的真空源相连接,所述进料舱的侧壁设有一进料口,该进料舱的下部设有一个位于下料舱内的下料斗,在该下料斗的下料口处设有一个与之密封匹配的下料门,所述下料门通过一拐臂与摆动气缸相连接,在下料舱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呼吸器,该呼吸器为一个连通下料舱内外的管子及设置在该管子内的空气滤芯组成,与下料舱相连接的布料舱自上而下由连通为一体的斜置布料段和竖置布料段组成,所述竖置布料段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
所述粉尘过滤器与进料舱壁间设有密封件。
所述真空源通过一筒状连接件与所有粉尘过滤器口相连通。
所述机体的进料舱与下料舱为分体连接,所述下料斗的上沿夹设在进料舱与下料舱的分体连接处,且在此连接处设有密封件和压紧器。
所述呼吸器的管子与水平面呈上扬角度设置。
所述下料斗的下料口上设有一与下料门配合的密封圈。
所述下料舱外设有两个摆动气缸,且两摆动气缸通过一L形拐臂密封地穿过舱壁与所述下料门连接。
真空源为真空发生器、水环真空泵或油环滑片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布料舱采用斜置布料段和竖置布料段,斜置布料段将物料分散,斜坡布料段内部物料均匀挤压竖置布料段内物料,使物料均匀散布于竖置布料段内,通过竖置布料段底部设有的多个出料口,得到多份等量的粉末或颗粒。
2)本发明采用封闭的物料输送系统,结构合理,密封性好,能够避免交叉污染,可以有效控制粉尘,减少清理费用,有利于无尘化作业和保持物料特性,能够满足无菌生产要求。
3)本发明利用真空自动上料,可以减小劳动强度,减少用工;还可进一步实现智能控制,高度自动化,操作简单。
4)本发明采用摆动气缸带动的下料门,开关方便。
5)本发明中机体采用分体连接,轻便易安装,易拆卸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真空上料机,它由机体1、粉尘过滤器5和真空发生器7组成,所述机体1由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进料舱2、下料舱3和布料舱4组成。
三个粉尘过滤器5并排设置在进料舱2内的上部,且穿过进料舱壁与设置在进料舱外的真空发生器7通过一扁筒6相连接,所述粉尘过滤器5与舱壁间设有一密封件8,所述进料舱2的侧壁设有一进料口10,进料口10通过管路与物料输送管连接。
所述进料舱的下部设有一个位于下料舱3内的下料斗11,其中,机体1的进料舱2与下料舱3为分体连接,所述下料斗11的上沿夹设在进料舱2与下料舱3的分体连接处,且在此连接处设有密封件12和压紧器13。
所述下料斗11的下料口处设有一个与之密封匹配的下料门14,下料舱3外设有两个摆动气缸15,且两摆动气缸通过一L形拐臂16密封地穿过舱壁与所述下料门14连接。下料门14关闭时与下料斗11上部空间形成一密封空间,保证真空上料的顺利进行。所述下料斗11口设有一与下料门配合的密封圈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天君,未经邵天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3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